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猝死? 猝死莫测,别碰这些导火索!
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关于心源性猝死的报道很常见。 患者看起来年轻健康,无病史,但由于剧烈运动、加班熬夜等原因突然猝死,令人吃惊,叹息。 那么,有没有避免猝死的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说,猝死事件不能突然防范,目前没有有效的预测手段。
猝死患者
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很多
很多人认为猝死患者自身有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病。 杨进刚说,其实这是认识的错误。 在所有猝死的患者中,比例最大的实际上是看起来比较正常的人。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罹患心肌梗死或心率失常性疾病的患者在所有猝死人群中仅占部分。 这就是二八定律,在医院见到的猝死患者只占所有猝死病例的不到2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项目组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肌梗死是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所有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约有一半认为心源性猝死发生概率较低。 国外研究显示,每2名初发冠心病人中就有1人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 首发冠心病是指在无任何心脏病发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冠心病,因此避免不了猝死。
冠心病实际上是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引起的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表明,50%的30岁以上人群有动脉粥样硬化。 年龄在60岁时,有80%~90%的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年龄在80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更高。 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在人群中很常见。 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血管壁改变,如斑块破裂、内皮细胞损伤、促凝物质成分暴露等,均可引起血栓,血栓导致冠状动脉严重阻塞可导致猝死。
但如果血管狭窄不太严重,就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有症状,血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关闭。 幸运的是,冠心病的发生概率只有8%,比例不是很高。 心肌梗塞、猝死其实也是概率很低的事件,所以一整天都没有必要担心、过度担心。
猝死无法预测
每个人都要尽量避开导火索
做冠状动脉CT等检查能早期发现猝死征兆吗? 杨进刚说,很遗憾猝死突发,目前通过任何体检都无法发现,是否会发生心肌梗死也无法预测。
这是因为冠心病本质上属于冠状动脉血管的血管壁疾病。 对于血管壁,常规体检无能为力。 目前,造影时有FFR (血流储备分数)、IVUS (血管内超声)等较专业的检查手段,这些检查可以发现斑块,但即使发现斑块,也无法预测何时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那么,谁容易发生血栓?
杨进刚说,有易损斑块的人是高危人群。 易损斑块即斑块易破裂,随后形成血栓。 如果把斑块比作饺子的话,饺子的皮很厚,馅很小,被认为是稳定的斑块。 但如果皮薄、馅大,是有炎症、胆固醇堆积的脓包,破裂容易形成血栓。
研究表明,无症状斑块破裂的发生其实在人群中广泛存在。 不同的研究可能比例不同,但总体上有10%~20%的人会发生无症状斑块破裂。 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很常见,斑块破裂也很常见,这些人往往没有任何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突然死亡呢?
杨进刚说,心脏病有七个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 这个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可能破裂。 此外,久坐、熬夜、吸烟、愤怒、压力和其他感染性疾病,会在斑块破裂时同时存在血液凝固不全的状态,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但如果你不碰这些导火索,后果可能就没那么严重了。
做个好人,做很多善事
是滋养心灵的好方法
我们的心脏面临感情上的挑战。 愤怒、压力、孤独等。 这些负面情绪对心脏也有潜在的破坏作用。 杨进刚说,减少这种情况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如锻炼、社会支持、太极拳、瑜伽、保持正确观念、充足睡眠、戒烟、减轻压力等。 “心乱则万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内心的平静能降低我们的压力,遇事不着急,不慌张,这本身对心脏有益,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减少诱发猝死的导火索。
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主要是无躯体疾病、无精神病、与社会和谐、与自我和谐。
为了身心健康要做更有意义的事。 有研究表明,有生活目标的人如果为了一件事努力奔走,就有可能长寿。 相反,如果每天什么都不做,寿命会缩短。 国外也有同样的研究,并对两种人进行了比较。 一类为快乐型; 另一个是多做好事,努力让周边的人受益。 也就是说,做好事,做个好人。 结果表明,这两类人的血液指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享乐主义血液中的不良炎症物质,远远高于做好事的人、做好事的人。 这表明享乐主义者在欲望得到满足时会感到喜悦,但后来变得空虚,内心的浮躁对健康有害。
古人有“大德必长寿”的说法。 保持内心安静、踏实,做有意义的事,是防止疾病的好方法。 中国伦理道德以实现个人与自然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而不是为一利而努力、拼搏。 提倡乐观,抵制过度的名声、物欲,避免过度和不正当的私利,淡泊坚定地自我防卫,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健康长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