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18卷4庭宇类,读了这些唐律,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
前言
方回瀛奎律髓卷4为庭宇类,庭宇一般为房舍庭,但方方卷四中选诗,并非只写房舍庭,而是指各地的风土人情。
方回自己解释说:
广谷大川是异制的,在民生中是异俗的。 与其读禹贡周官史记所记,不如读这首选的诗。 足不出户,知天下之意。
住在山谷和河里的人外表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 《礼记•王制》 )。 比起读《禹贡》 《周官》 《史记》这本书,我选择的这些诗更能让你在不出门的情况下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第一首诗收录了宋之问的五言排律《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晓晓跨越福建省障碍,乘春过境。 宿云鹏之际落,残月蚌里开。
薜荔揶揄青涩,槟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补,石响细泉回。
抱着叶玄蝉呼啸,衔着花翡翠来。 南方很开心,但北方每天都很悠闲。
头发露成素,丹心已灰。 为什么要第一个回去,砍掉故乡的山呢?
方方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是因为在这首诗中,他把途中的所见所闻如实交替地写了下来。 也就是说,读者“足不出户,知天下”。 这和我们今天看电视电影一样了解世界各地。
五言律诗,除首联和尾联外,要打两对仗。 这首诗中,最后人称赞的是第二联,写景有虚实。 宿云鹏临头,残月蚌在里面开花。
方回就在这首诗的后面,尤其是因为初唐这些诗人而出名。 他说杜甫学诗,不仅学自己爷爷的杜审言,同样也学与杜审言同时代的诗人,如宋之问、沈侮时期、陈子昂。 并说这四人是唐朝律诗之祖:
子昂感谢诗的名世,其实特作律诗。 审言、之问、佚期都是唐律诗之祖。
宋之向这些人询问律诗,有意避免南朝律诗的脱粘现象,开始完善律诗规则。 而这五言排律,在他们这个时期,也成为科举考试的诗体。
二.杜审言《旅寓安南》
杜审言为阿附武则天男宠张易的兄弟,神龙革命( 705年)后被降为岭南,当时的越南(汉朝属于交趾郡)也属于岭南地区。
唐高宗调露元年( 679年)设在安南都护府(治所今河内),杜审言此次被降级的是安南都护府管辖的峰州。
杜审言《旅寓安南》是八句五言律诗:
交趾特殊气候,寒促暖。
仲冬山果实累累,新年野花盛开。
积雨起雾,霜打雷。
离开故乡,客人从未想过。
方回评价这首诗说:
此杜子美为祖诗,子美曰:“吾祖诗冠古,家法如此。”
这是杜甫爷爷的诗吧。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继承了爷爷的家法。 那么,杜家作诗的祖传绝技是什么呢?《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的说明很清楚:
徐充曰、头一句话提其纲、二句话承其故。 中二连说实话。 子云《吾祖诗冠古》,家法是这样的。
第一句是大纲。 越南这里的风景气候和长安真的不一样啊。 下一句解释说,寒冷的气候来得晚,温暖的空气很快就回来了。
中间二联更详细地说明了前两句。
据颍联介绍,仲冬的时候,山果成熟了。 新年里,野花还开着。 这是当地物产的特点,与北方不同。
首联写道,每天下雨,总是阴天多雾,下一点霜,天上就会打雷。 这就是说气候不同。 雨有雾,霜打雷劈。
尾联从写意变成了思乡之情。 不过,杜审言还是幸运的,虽然很快被召回长安,但却成了国子监主簿。
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丈青树参天,千山杜鹃鸣。
山中下了一夜雨,树是百重之泉。
汉女传檄,巴人诉讼芋头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赖先贤。
这首诗的前四句用了两棵树和两座山。 上下呼应。 梧州是今天四川绵阳市的三县,位于巴山蜀水之间。 王维目送着,不是想象眼前的景色,而是想象着梧州的风土来写。
他首先说,群山中充满了鸟叫声,山谷里有树登天。 使用万、千、还有山的多路长的意思。
首联曰山,顠联曰水。 山里下了一夜雨,是树之杪百重之泉。 是山奥特特有的景色。
前二联说风土人情,首联说人情。 那里的人付了税,用橛木花织的布。 平时经常为芋头田打官司。
方回解释说:
风土诗多指寄人官和远游,因其风俗差异,清新入味,唐人此类人极多。 像许棠云“王租只贡金”,像周诳云“官薪请丹砂”,都是如此。
许棠云“王租只贡金”,指郗人交租铜。 周云“官请丹砂”,当地官员的工资中应该有丹砂这一项。
尾联鼓励亲友效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有所作为。
结束语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方方的庭宇系诗,其实是以风土人情等为题材的作品。 杜审言写下自己贬谪之地安南,宋之问写下自己半路上的所见所闻,王维写下亲友所去之地的特殊性。 就像看纪录片一样,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结束时,老街按惯例作五律一首,《青岛风情》
海岛碧绿横亘,沧波碧玉盘。
沿着礁石藏起河蟹,改成金滩满地。
普通的水、海鲜随便吃。
春天和秋天最舒适,风月也快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