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

美文摘抄

“冬至大如年”,这一天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admin2022-12-22美文摘抄419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冯秀藻教授曾解读说:冬至表示冰冷的冬天快要到来。我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月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要到了,所以称作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冯秀藻教授曾解读说:冬至表示冰冷的冬天快要到来。我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月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要到了,所以称作冬至。

节气是中国人生计的时刻和布景,生产和日子的指南。古往今来的冬至日,曾被作为盛大的节日,撒播下来许多民俗活动;在时刻流通中,现代的中国人,也在凭着自己对时令的感知,为自己的日子增加新的日子才智。

李一鸣 著《中国文明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中国友谊出书公司2021年9月出书

书中说到,在《周历》中,冬至地点的十一月即是元月,所以在《周历》运用的数百年时刻里,贺岁与贺冬基本上便是一回事。

《周历》实行800余年,在民间早已形成了相应的乡间俚俗,人们习惯了将冬至当作新年来庆祝。而且,在古代的农业实践中,将标志着太阳移动节点的冬至作为新年的开端,也更符合农业的实践,由于从冬至开端,太阳就要“回来”了。这便是后世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的原因。

从汉武帝拟定《太初历》开端,冬至才正式与正月分离,并一向持续到今日。即便如此,在汉武帝之后的整个古代社会,从官方到民间的许多冬至风俗,都仍然带有贺岁的影子。

漫长冬日,亦有消遣之道

余世存 著 / 花农女 绘《余世存给孩子的时刻之书》中信出书集团 2022年11月出书

“为挨过漫长冬天,中国人发现以“数九”方法消遣,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一家人在一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中信童书出书的《余世存给孩子的时刻之书》,是文津奖得主余世存初次面向孩子们的著作,历经四年精心打磨,打造首部以节气为视点向孩子们展示中国人的日子风俗、人生才智、前史和文明质量的文明读物。本书期望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疾不徐,兢兢业业,从付出到收获都能感受时刻赠予、四时之美。

“冬至之九”一章也生动地介绍了数九风俗。其实,数九的风俗在南北朝时已经盛行。明代有画九的风俗。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清代还有“写九”风俗。“写九”富有“文明味”,往往用“亭前垂柳保重待春風(风)”或“春前庭柏風(风)送香盈室”九字,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端填写。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

归于中国人的冬至景物诗

鑫雨霏霏 著《节气好食》中信出书集团 2020年6月出书

民以食为天,吃是中国人日常日子中离不开的话题。二十四节气,凝结了天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是中国人独有的时节景物诗。

应不同节气,吃不同的菜,既是传统,也是适应时令的饮食才智。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冬至吃饺子……作者鑫雨霏霏在《节气好食》一书中,传递了不同节气的饮食常识,共享了适合不同时节的菜肴,既涵纳了传统的吃法,又结合了当下盛行菜肴的做法。

书中冬至的部分,天然是饺子和汤圆。“饺子不仅美味,也能饱腹,还能安抚思念亲人的异乡人。特别是在冬至,不论你身在何方,不论境遇怎么,吃一顿热热的饺子便是满满的家的味道。”

有学者认为,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应该来源于此:饺子外皮为月形,象征阴阳合历的太阴历表象。饺子内馅为日形,象征阴阳合历的太阳历本质。所以阴阳合历起计点“朔旦冬至”的交子之时,有必要吃饺子。饺子的规范褶子,应为十二,标明着一年十二月。

蒋勋 著 《此刻众生》湖南文艺出书社 2019年1月出书

《此刻众生》蒋勋用心写下的日子周记,在每个当令节气,他调查、领会天然的纤细改动,记录下这些晨昏光影、花香叶色、林风潮响、虫鸣蛙声。从他宛如画笔的文笔中,咱们可以再现珍贵的回忆,在四季流通中发现生命之美,在天然万物里看见自己与众生。

蒋勋在冬至时记录下的活动,是“落空”。对他而言,最好的落空经验不在室内。“任何人为建筑的温泉,都比不上这样幕天席地在大河河床上的落空,身体泡热了,坐在岩石上吹风,他们好像本来便是岩石,回来找到了自己。”

殷若衿 著 《草木风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中信出书社 2019年1月出书

《草木风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是一本以节气为纲介绍草木景物及时令美食的日子美学之书。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草木,从植物引申到景物、美食、手艺,倡议遵照天然规律日子,遵照天然中衍生出的日子才智。由天然景物出发挖掘相关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艺、时令雅趣,共享本真的日子方式,书写节气文明传承的才智与夸姣。

“冬至日,昼至短,夜至长。九九消寒图初展,三两围坐,蘸胭脂,点梅瓣。亭前垂柳保重待春风”

书中记录,后世形成蜡梅和腊梅的两种写法,也有其前史布景。在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被称为“蜡”。十二月处于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所以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蜡”字可和“腊”字通用。《全宋词》中“蜡梅”呈现50例,而“腊梅”仅8例。到了现代,词典中仅收录“腊梅”词条而未收“蜡梅”词条。

生在腊月的作者,对于腊梅有着共同的感情。冬至时节,便踏雪寻梅。“采来一枝,稍事修剪,插在花瓶里,置于卧室飘窗前的茶几上,登时满室蜡梅花香。清丽寒客,伴我书画。”

从盛大的庆祝仪式,到自己的一食一饮、一道桌面上的风景,中国人适应物候之道,收获节气才智,领会着趣味盎然的岁月之美。品读完古往今来的冬至风俗,也该让日子适应天然、合乎于道,在冬日养心、摄生、养情,找到回归内心的本真日子之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