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

美文摘抄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

admin2022-09-27美文摘抄495
9月27日消息,“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进了以政府投入为中心的多渠道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建设,有力支持了我国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国家”国家财政

9月27日消息,“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进了以政府投入为中心的多渠道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建设,有力支持了我国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国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对我国教育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解读了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


  “看比例,要看基数。 ”郭鹏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这是我国2012年首次实现并连续10年巩固的目标。


  我们坚持,近十年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的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增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但教育财政投入只是逐年增加。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GDP年均名义增速( 8.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6.9 )。 这个比例根据年份有高有低,但始终不低于4%。


  更重要的意义是4%继续增大教育投入基数。 无论是总投入,还是通过财政性、一般公共预算、非财政等渠道用于教育的钱,10年翻了一番。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倍增”。 第一个倍增是“总投入”。 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011年达到2.4万亿元,2021年达到5.8万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9.3%。 第二个倍增是“财政性”。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1年不足2万亿元,2021年达到4.6万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长9.4%。 第三个倍增是“一般公共预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11年达到1.6万亿元,2021年达到3.7万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8.8%。 第四个倍增是“非财政性”。 全国非财政性教育经费,2011年不足6000亿元,2021年达到1.2万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8.6%。


  教育已经有了小康的“家底”


  “看基数,更要看结构。 ”郭鹏说,经过10年的努力,教育投入基数的基本格局是,总投入超过5万亿元,接近6万亿元。 财政性超过4万亿元,近5万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超过3万亿元,接近4万亿元; 非财政性超过1万亿元。 基数变大,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深厚。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教育的“家庭底线”也可以说是小康的“家庭底线”。“这个‘家底’,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的80 %’。 ”郭鹏说,第一个“80%”。 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政府投入是教育经费的第一大来源。 第二个“80%”。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80%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 教育是一般公共预算的最初支出。 第三个“80%”。 全国80%的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来自地方。 地方政府是教育支出的首要主体。 近十年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学生平均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三、看总量,要看生均。 ”郭鹏表示,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翻一番的同时,学生平均经费水平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学生平均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2021年全国基于在校生平均人数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为幼儿园9506元、普通小学12381元、普通中学17772元、普通高中18809元、中等学校17095元、普通高等学校22586元,分别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4倍幼儿园年均增长12.6%,各教育阶段增幅最高、增幅最高的普通小学年均增长率为8.3%; 普通中学年均增长率为8.9%; 普通高校年均增长9.8%,增速仅次于幼儿园,支出水平仅次于普通高校的中等职业学校,年均增长7.9%; 普通高校年均增速最低,为4.1%,但支出水平最高,超过2万元。


  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


  “四要看增量,更要看结构。 ”郭鹏表示,10年来,仅增量教育投入就达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亿元。 这些钱都花在哪里了? “我们一直主张结构合理是最大的利益,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 ”总体来说,是“三个的一半以上”。 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 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 各地区之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具体来说,在教育经费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上,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新增财政教育资金更多投向薄弱环节、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一是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优先保障。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2021年达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8.9%。 10年来,占有率始终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级教育中比重最大,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二是优先把学前教育作为“短中之短”来补充。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经费,2021年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20.6%,是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的。 占比达到5.9%,比2011年的2.2%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有力推进了学前教育从普及发展到普惠发展的阶段。


  三是优先支持“三区三州”等老贫困地区为“坚中之坚”。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中西部地区经费,占50%以上。 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拨付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占80%以上。 特别是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支持开展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原“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有力助推了“教育脱贫群体发展”。


  四是优先援助“建档卡”等贫困学生,认为“困难”。 10年来,学生资助政策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科、所有公立民办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三个覆盖”。 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 各级教育阶段的“建档卡”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将优先资助,保证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五是教师工资待遇优先落实为“书中之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设备购置、校舍建设、学生资助的同时,坚持把改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财政教育支出本中的优先保障,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作为贯彻“公务员以上”法定要求的重要优先事项来落实。 各项支出中,教职工支出所占比重最高,2021年达到61.6%,比201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最大的年均增长率为12.1%,显著高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增长率,教育经费支出的重点逐渐由物投资转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