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生活常识

为什么寒冷会诱发中风? 太冷了,请加衣服!

admin2022-10-24生活常识464
  最近,冷空气频繁磨砺“存在感”,气温也像坐了“过山车”一样起伏,一个字,冷~  秋天来了,又走了!带去的是夏天的炎热,也带来了冬天的寒冷。我想说的是那句老话。天气变冷了,请追加衣服。因为,

  最近,冷空气频繁磨砺“存在感”,气温也像坐了“过山车”一样起伏,一个字,冷~


  秋天来了,又走了! 带去的是夏天的炎热,也带来了冬天的寒冷。 我想说的是那句老话。 天气变冷了,请追加衣服。 因为,中风和气温的密切关系,你可能并不完全知道。


  山峦变成霜降


  一、脑卒中的发生与气温骤降,相关性有多大?


  每当气温骤降,外面冷得清醒,但各医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急诊室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中风(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较平日明显增多。


  关于气温对中风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经关注多年,气温的变化与中风密切相关


  1、不同季节中风发病率不同。 寒冬发病率最高,春季气候变暖,脑卒中发病率也开始下降,其中夏季发病率最低,秋季又开始上升。


  2、低温增加脑卒中住院率和病死率。 不分季节。 冬季气温下降2.30℃以上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增加,日平均气温低于2.8℃时预后不良。


  秋天是湖光山色


  3、脑卒中约80%发生在20℃以下的环境中。 脑出血容易在人体暴露于寒冷的2~3小时内发生。 与最适温度20℃时脑出血的发病率相比,温度降至10℃时脑出血的发病概率增加137%; 温度降至0℃,发病概率增加192%; 温度下降到-10℃,发病概率上升到313%; 温度下降到-20℃,发病概率上升到576%。


  4、延长供暖时间降低寒冷季节脑卒中发病率。 暖前脑卒中病死率波动为1.18%—4.91%,暖后脑卒中病死率波动为0.91%—1.26%。 此外,延长供暖可能比男性对女性更有益。


  5、天气急剧变化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气温骤降与脑卒中发病更为密切。 其中老年人易因季节、气温变化而出现血压波动,且缺乏相关药物应用,可能导致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


  丰富多彩的秋色


  6、极端气温(热浪或寒流)可显著增加民众脑卒中死亡风险,与正常气温相比,热浪和寒流可分别增加民众脑卒中死亡风险14%和45%。 热浪和寒流影响中风的方式也不同,热浪效应持续时间短,3~4天后健康损害消失; 寒流效应的持续时间长达15~20天,寒流比寒流的危害性更高。7、入秋容易发生中风。 秋季最易受寒流侵袭,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可达10(℃)至20 ( 20 )℃。 对于刚刚度过炎热夏天或刚刚感受到春暖的人,尤其是“脑卒中高危人群”,突然的气温变化是无法适应的,会诱发脑卒中的发生。


  为什么寒冷会诱发中风?


  森林里的那道光


  二、气候变冷中风多发的原因是?


  气温变冷会引起人体生理的全面变化和适应,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脑血管。


  1、寒冷的环境下,毛细血管收缩,末梢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寒冷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增加,血液粘性变高,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中风(脑梗塞)的发生。


  2、睡眠状态下,血流缓慢,如室内温度较低,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气温骤变会加剧这些生理反应,使部分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3、寒冷刺激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醛固酮等体内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张力升高和血压升高,增加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的发生。


  4、冷激收缩的脑血管侧支循环(一次侧支循环和二次侧支循环)供血更不足,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情况受到影响,适应和代偿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发挥其保护作用,加重脑缺血,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断崖式降温”对于体弱的心脑血管中老年患者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湖的秋色


  三、秋季如何预防中风?


  气温变化引起的健康问题,我们早就关注了,也有生活的对策。 最温暖的话是“冷了,请穿上衣服! ”。 这背后其实有很深的意义。


  1、养成生活习惯。 秋天的乱穿意味着秋天的气温变化很大,衣服会马上增减。 中老年人的温度调节能力较以前大,应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双脚和全身的保暖。 外出要保暖,戴口罩和帽子,防风防寒流。 在寒冷的环境中不能呆太久。 如果你感到头晕、头痛或肢体麻木,请立即回到温暖的室内休息。


  2、定期检查健康状况。 监测血压血糖变化,注意规律服药。 同时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危险性,早期干预,尤其是中风高危人群。 及时关注身体信号,如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失语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提高救治效果。夕阳照在山峰上


  3、健康饮食。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贴秋肥”是人们的习惯。 酷暑过后,到了秋天,人们的脾脏和胃的功能就会减弱。 突然补气的话,会加重脾脏和胃的负担,所以先从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适度地做“秋口”就可以了。 应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适量摄取应季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取鱼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保健品。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应该多补水,清爽,避免生寒。


  4、保持适度运动。 天气变冷了,人也变懒了,运动难度增加。 立秋后可适度抵抗惰性,增加运动; 持续锻炼身体,提高肺部的能力。 步行、慢跑和骑自行车是最简单、安全的运动。 体质虚弱的人从慢速散步开始,每天能走1000―3000米。 起初以熟悉的速度行走,适应后逐渐增加距离,在监测心率的同时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长度。 秋天登山、登山也是有效的运动方式。


  5、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 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富裕的今天,人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到了秋天的冬天,人们容易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 此外,还会出现恐慌、多梦、失眠,诱发血压变化。 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阳光充足、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秋天结束,白露凝成霜! 秋色年年浓,岁岁霜降一天比一天冷!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