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可能真的不能了解自己,但可以成为自己
世界突然变得有点未知,我们确实熟悉的生活和经历似乎也不再那么可靠了。
三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信息的大量流入,也使我们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有人找到了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法,但也有人非常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
不确定性是什么呢? 我们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佛说无常经》曰:“大地与日月,时至俱归。 无事生非,无常不可吞噬。 ”
无常是什么意思? 这个世界为什么无常? 我们如何生活在这个无常或不确定的变化世界里?
心理学对“确定性”这个问题研究得非常深入。
来自北大的心理学老师说:
“生命”的宿命是违背熵
“时间”只存在于心理中
“自我”是在头脑中创造的概念
“母语之家”是一个过于简单化和夸张的概念,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和危害
也许没有必要设定长期目标,但绝对不能没有短期目标
只要努力过、享受过、尽力过,还有很多烦恼,其实可以轻易放弃
……
他是北京大学心理认知科学学院的毛利华教授。
通常北大会安的排他性心理学课成为学生入门心理学的首要课程。 因为这是一门“解构三观”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帮助学生重塑正确“心理观”的课程。 北大的很多学生错过了他的课,很遗憾。
今天上午,毛利华教授做了嘉宾混沌,分享了课程。 在《自我概念,源自人脑对确定性的“贪婪”》中,他在不确定性中帮我寻找确定性。
毛利华老师说:“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提出三个前提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表达。 孤立(封闭)系统的熵决不减少。 第二个假说是一元论。 物理大脑产生了主观精神。 第三个假说是进化论。 基因决定了大脑的功能。 ”
“不管你是什么理论的主人,我建议你先接受这三个假设。 然后,我们将讨论这门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确定世界的确定性模型’。 ”
授课老师|毛利华北京大学心理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编辑|混沌商务研究小组
支持|混沌前沿课程
虽然不知道世界的本质,但到处都能明白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的熵决不会减少。 也就是说,任何瞬间的熵面前瞬间的熵都是不同的,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
但是,宇宙这个封闭系统又由无数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构成。 所以,世界到处都知道。
生命是这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我们感知并生活的这个主观世界,只是大脑构建的关于这个外在部世界的确定模型。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我们DNA中的氮、我们牙齿中的钙、我们血液中的铁、以及食物中的碳,都是宇宙大爆炸时星星点点形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尘。”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大爆炸理论可以复原宇宙的起源过程。 但是,从本质上说,我们认为的这个过程只是人脑和思想构建的模型,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无论是三个公理假设,还是从公理假设推论出的模型,都只是我们头脑在这个本质上不确定的世界里,尽量建立的确定性模型。
抢北大必修的人气心理学课!
为什么需要确定的模型呢?
为什么大脑会建立确定的模型来帮助我们生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你需要知道什么是生命。
卡尔萨根对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个可以繁殖、发生突变并复制突变的系统”,这里有两个核心概念。 一个是传承,另一个是变异。 这两者定义了生命的重要特征。
关于生命有更坦率的定义。 我来自物理学家薛定谔。 他说,生命物质通过在开放系统中自发地维持负熵来对抗热力学平衡的崩溃。 也就是说,生命吃负熵。
结合薛定谔和卡尔萨根关于生命的定义,可以解释生命是一个可以维持和继承的有序系统。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命必须违背熵
生命吃的是负熵,但却是一个充满熵增加的世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建立确定的模式,以维持和继承自己的秩序,已经成为生命最本质的使命。
这一使命必须尽可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确定的、能在其中生存且可预测的模型。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脑不仅是关于世界的确定性的模型,而且这个模型也包含着自身。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还可以了解我在模式中,我了解世界,与这个世界交流。
在这个模型中,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关于自己的模型是心理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自我”。
高级思考力打开魔盒里的“时间”
在人脑中,意识产生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概念,叫做时间。
什么是时间? 时间可能物理上不存在。 但是在我们的主观感知中,时间一定存在,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就像每个人都感觉到意识一样。奥古斯丁对时间进行了非常复杂而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 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 真正实际存在的是现在我能感受到的这个现在。 因此,他说,过去事物的现在、现在事物的现在和未来事物的现在构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概念。 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待。 所以,过去、未来、现在,其实都是现在。
抢北大必修的人气心理学课!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现在。 那么,这现在是怎么来的呢? 例如,我们现在处于现在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刚才的现在变成过去,刚才的未来又变成现在。 我们似乎在时间的泡沫笼罩下不断前进。 这个泡沫中就是我们的现在。 但现在你感受到的现在,其实是大脑对过去事情的一点记忆,对即将到来的未来的一点期待,两者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主观感受,我们称之为心理上的现在。
所以说现在这个概念只存在于心理中,只存在于我们的心和精神中。
时间也是我们的大脑在这个确定性模型中,构建的我们能感受到的主观感觉和经验。
不得不出现的“自我”
我们之所以认为它是现在,是因为我们能感知到的自我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和与这个世界的相互作用都存在于这个时间段。 “我”存在于大脑构建的关于“现在”这个世界的确凿定性模型中,只是在这个模型中与世界相互作用。
当我们感受现在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其实是我现在的存在,我们用“我”,用自我概念指现在的大脑建立的确实的定性模型。
我们无论何时都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现在之中。 这个现在在不断地前进,未来成为现在,现在成为过去。 你也不断地感受着一个个的自我。 这个自我贯穿于整个生命,从大家来到这个世界18、9个月后,我们就有了自我概念。 这种感觉会和我们在一起直到生命的尽头。
无数不同的现在的自我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全体所谓的自我概念。 我们现在体验的主观世界,是大脑构建的模型,“我”就在其中; 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可以在未来的另一个时间段建立另一个模型,创造另一个“我”。
现在,所有的模型对我们来说都存在,所有这些自我都存在于我们大脑建立的确实的定性模型中。 不仅是现在,还包含着无数的过去和未来。 转瞬即逝,因缘轮回,每一刻都有一个我存在,不断诞生,不断消亡。 我是动态、变化、连续的概念。从孩提时代到现在,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现在,建立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现在的确定性模型,同时我们建立另一个关于我们的未来可以预想的的确定性模型。 我们关于未来建立的模型受我们建立的现在和过去的模型的影响。 这些模型相互融合,用于大脑预测和构建关于未来的下一个模型。
我们的大脑构建模型,该模型包含大脑自身,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构建的模型。 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伟大武器。 那是我们发达的额叶。 发达的额叶赋予我们高度的思考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核心能力,因为我们有意识(或感知、自觉)。
大脑在构建模型,但这个模型包括大脑自身,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这个模型一定会崩溃,因为大脑不能包括它本身。
但是,我能感受到“我”在这个世界中感知这个世界,我们能在模型中感受到那个自我,所以实际上我们能感受到的这个包含自我的模型是存在的,是完善的。 这只有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这种模式不是真正的自我包含。 大脑在这个模型中并不真正包含自身,只是在其中制造了表示自己的符号,即指向自己的虚构模型。 被称为“自我”。 这个我们感受到的模型中的“我”是虚构的代理,它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道金斯的话是,当大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这个世界的模拟,把自己包含在这个模型中的时候,意识就会出现。 当神经系统变得复杂到一定程度,必须区分自己的行为信息和环境输入的信息时,意识就会出现,区分两者,就可以知道哪些行为是自己做的,哪些行为是外部做的。 通过消除所有自身行为带来的干扰,可以更准确地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和预测。
所以,意识创造了一个指向这个模型中个体存在的概念,叫做“我”。 我的出现,是大脑在永远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必须创造的一个可以完善这一模型的幻想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个模式的我,它是不存在的。 那不是实体。 那只不过是大脑为了让这个确定性模型更完善而创造的代理。而“我”的出现,使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人或符号,尝试与模型中的世界进行交互。 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仅是现在。 我们真的突破了现在的笼子,不仅能对眼前的东西做出反应,还能把思维拓展到无限的时空之外,今后我们将拥有未来。
这在进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物种,如果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原模型无法模拟或无法有效应对,就必须试图通过扩展模型来构建新的经验,使模型更加完善。 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生命的尝试和错误。
但是,如果“我”突破了现在,它将不再仅仅是与现在的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是通过想象和预测来模拟未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亲身尝试和错误来扩展确定的模型。 在环境没有变化的时候,“我”可以考虑如果环境变化了会怎么样,应该如何应对。 在所有的可能性中,“我”可以选择一个我认为最符合经验、最有效的可能性。 道金斯也表示:“能够模拟未来的生存机器明显比只能在试行错误的基础上学习的生存机器领先一步。”
影响“自我”建设的四大来源
“我”是一个虚构在大脑中的概念,它是一个动态、变化、流动的概念,我们无法真正有效地捕捉到它的影子,我们能感受到的总是此时此刻同时瞬息万变的它自己,我们能稳定下来大脑主要通过什么来构建这个自我的概念呢? 是什么影响了大脑构建的这个自我,使之成为谎言,不是真实的呢?
1 .记忆
当然,最重要的线索和影响肯定来自记忆,来自对以前经验的总结。 我们的记忆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由这些错误的记忆构建的自我概念也必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通过记忆构建的最终我们体验自我。 实际上,我们记忆中曾经的自我和现在“真实”的自我非常不同。
2 .无意识加工
影响大脑自我模型构建的第二个来源是大脑的无意识加工。 我们随时对外界和内部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加工,输出。 这些输出的结果也会影响我们大脑构建的自我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仙或皿仙有没有玩过? 奇怪的是,大家都觉得所有人的手指都在这个盘子上,没有人动,盘子开始动了起来,这个箭头指着不同的字,组成有意义的句子等等。 西方有类似的东西。 一开始叫降灵会,围着桌子坐,所有人都放在桌子上不动,过了一会桌子就自己开始动了。 大家都认为这是超自然的现象。
之后法拉第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降灵术不存在。 他在桌子上挂上了桌布。 桌布和桌子之间用胶水连接着。 桌布和桌子之间可以相对运动。 因为橡胶比较松。 有人把手放在桌子上,过了一会儿桌子动了起来。 接下来法拉第测量桌布和台面的相对运动。 这样的实验表明,所有的降灵术都是假的。 因为无论哪种情况,实验的测量结果都是人手先动,然后桌子才动。
“我”相信我没有动,但真正的我实际上在动。 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能感受到的“自我”模式。
这个证据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做了某些行为,但我们没有意识到,因为这是通过我们的无意识、自动化加工完成的。 这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其实是我们真正的自我,但并不包含在我们能感受到的自我概念模型中。
3 .情绪体验
第三个大脑用来构建自我概念的来源是情绪体验。 感情是我们所有体验中最鲜明最强烈的感受。 如果没有强烈感受到的感情,就很难让别人感受到自己活着或者活着。 那是我们活着的非常重要的表现。 但是,实际上我们感受到的感情往往也充满了错误。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我问了单身女性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这几天开心吗? 这是主观的心情。 第二个问题,你上个月约会过几次? 这是有关事实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答案的相关系数基本上不存在,是一个没有任何相关的随机分布。但是,反过来问这两个问题,上个月问了几次约会,然后回答了事实之后,这几天开心吗? 结果如下图,两者有很强的正相关。
这项研究表明,对自己是否开心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你能拿到的线索。 我们感受到的感情往往不是真正的感情,而是大脑虚构的你能体验到的所谓“真”的感觉。 情感体验只是根据大脑获得的现在所有的线索和自己过去的经验,帮你重新诠释它认为最合理的结果,但我们会把它融入到现在我们对自我的判断中,融入到我们的自组织过程中。 毫无疑问,其中有错误。
4 .社会互动
大脑用于建立自我模型的最重要来源来自社会互动或社会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大脑已经进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阶层关系。 我们大脑的使命是在这个群体环境中,与各个不同的个体建立适当的社会关系、适当的相互关系,共同组成群体。 社会相互作用是产生自我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当我们在人群中面对不同的个体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自我概念模式。
社会从属、社会比较等是大脑构建自我的来源。
另外,我们感受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强烈影响大脑自我模型的构建。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找个人先做个基本测试吧。 只是逻辑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等一般的能力测试。 测试结束后,把这些人分成两组。 一群人给他假正反馈,另一群人给他假负反馈。 正反馈就是告诉他成绩很好,各方面都特别出色,负反馈就是说他很差,无能为力。
之后,在一个房间里和另一个人坐在一起等3分钟,交给自己评价的判断问卷、自己的能力有多高等。 实验者操作的是,这个人经历了正反馈或负反馈后,在房间里等的这三分钟,和他在一起的人是陌生人,还是他熟悉的亲密人,比如他的恋人或朋友。
当房间里坐着陌生人时,你会发现对结果有非常大的反馈效果。 正反馈的人觉得自己牛不可耐,负反馈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受他获取信息的强烈影响,如今,他的自我构想受到了外部环境特别重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分钟的时间里,在这个房间里和他一起等待的是一个熟悉他的亲近的人,尽管实验者要求这三分钟不要进行任何交流,但他只是坐在那里,结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出来,他自我评价的结果,无论是得到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会回到正常水平。光是别人怎么想你,就会强烈自动地影响你的自我评价。 我们感受到的自我概念来自社会互动、群体、群体中与其他个体的互动。
人脑疯狂进化带来的反噬:抑郁症、焦虑症……
“我”的概念的形成,让我们真正感受自我,拥有未来,让人类发展到现在,进化到现在这个看似有优势的物种。
这种疯狂的进化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和繁殖,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必须接受的副作用,或者叫反噬。
额叶是我们产生意识、加工自我概念最重要的脑区。 对人类来说,我们的高级功能,包括思维、时间感知、对未来的计划性、情绪体验等,都与额叶有关。
但人类发达的额叶只有近200万年的进化史,相对于整个神经系统数十亿年的进化时间,200万年的进化时间非常短。 这200万年的时间不足以将新诞生的额叶与其他脑区非常有效地融合,沟通与合作非常不顺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
大部分与思考、感情、人格等相关的精神问题,都是与额叶有密切关系的情况、额叶的器质性变化、额叶与其他脑区的连接有问题的情况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抑郁症?
与情感有关的精神问题称为心境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症。 抑郁症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家都有过抑郁,但真正谈论疾病,其实没那么容易。 真正诊断为抑郁症,实际上有严格的标准。
现在,抑郁症为什么在社会上增加? 当然是因为压力环境,因为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建立的自我模型的不确定性。 然而,许多所谓的抑郁症可能只是夸大了短暂的情绪低落和短暂的抑郁症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抑郁症? 精神问题的诊断相对来说没有特别客观明确的标准,主观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很难排除主观的影响。
怀疑抑郁症,去专科医院或医院的精神科检查,医生会给我很多问卷,并提出问题。 通常接受中度或轻度抑郁症的诊断。 它非常取决于你回答主题时的主观状态和医生自身的主观经历。
感情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是暂时的,它只是对当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但是,如果换个环境,新的刺激进来,情绪状态会迅速改变,从兴奋的高峰瞬间跌到悲伤的低谷,又可以回到高峰。 所以,假设你现在很不舒服,很郁闷,测量一下抑郁症的量表,基本上会有很高的分数,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但是,如果你很爽,很幸福,或者平静的时候,你不会去医院检查是否会得抑郁症。抑郁症通常伴有另一种躁狂状态,心理学上称为双向障碍。 双向障碍基本上是你抑郁一会儿,又兴奋一会儿,一会儿又抑郁,交替。 躁狂状态下,人的自我感觉和创造性各方面能力达到高峰。 然而,躁狂和抑郁,既是一个极端的情绪调制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概念失衡的过程。
你为什么会不安?
与抑郁症相关的另一个心理问题是焦虑症。 我们可能都有不安的状态。 不安是我们的朋友。 不安的状态会提高机体醒来的水平,为了今后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做更好的准备吧。 通常情况下,焦虑会促进我们努力应对让我们不安的这个事件和环境,所以焦虑对人类来说是更积极的信号。
但问题是,如果焦虑指向特定的焦虑实体,如果你能通过某种行为真正影响它,改变它,焦虑就会得到缓解;如果你的焦虑症状指向遥远的未来,比如说,俄罗斯战争到底将走向何方,人类将会走向何方新型冠状病毒到底能肆虐多长时间,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焦虑症。 因为没有消除不安原因的能力。
所以,大脑容易建立关于现在的确实性的模型,但是如果想要建立没有充分的以前的经验和能力,无法达到的未来的模型,不确定性会大幅增加。 所以,我们有未来,但同时面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起我们更多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或者说是前瞻性的焦虑。
焦虑症是因为人们往往过于追求未来模型的确定性,而必须使之更加完善。 但是,实际上那个很难,所以会陷入不安的状态。 而且,如果没有解决、缓和这一点的行动,就会陷入真正不安的状态。
怎么消除反食?
如果我们的大脑进化带来的副作用,或者出现了一种叫做帕克曼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帕克曼?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心理学的本质不是“术”而是“道”。 它是关于我们人类心灵本身的道理和规律,是规律的总结,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技术和方法。
心理学的优势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基础东西和规律,但不能帮助你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额叶都不一样。 经验因人而异。 每个人构建的自我概念都不一样。 的确定性模型因人而异。 适用于你的方法可能不同。
心理学会告诉你建立这个模型是什么样的,怎么建立这个模型。 并不是说别人如果有那样非常好的模式,就能和别人一样做得好。
我最喜欢电视剧《天道》的语言。 有路无术,术仍在求索。 术中无道,止于术。 大多数情况下,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事物,就可能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的技术。
这里说的“路”是什么?
第一,大脑追求的是确定性。 我们增加确定性,或者自我实现,构建更自我接触的自我。
第二,自我是虚构的概念。 强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是虚构的,不是实体,反而给你更多的自由,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塑造它。 知道大脑如何构建自我概念,就能有意识地影响大脑构建自我的过程,使之向期待的方向发展,成为比你想象中更自我接触的自我。
所以,如何消除反食呢? 有两个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1 .提高确定性
如何提高确定性,个人有一些实际技巧上的建议,可能适合很多人:
第一,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大量知识的涌入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 知识不是力量。 以前可能是这样,但现在可能不是了。 即使知道更多的知识,不确定性也不会减少,不安也不会缓解。 那会增加不安。 知道得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焦虑就越多。
知识越来越不是力量,但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 如何获得知识,如何筛选知识,如何将知识整合纳入自己的系统,获得自我接触,这种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 每个人应该培养的也许是这种逻辑思维、认识和知识的综合能力。
现在流行的很多学习方式,比如快餐式、碎片化的学习,随时看网上的一个帖子、一个知识,我想我都能做到。 三天内成为财务专家,听了三天的课感觉自己变成了牛。 这个过程其实没有基础也没有系统,它真的很难融入你自己的模式。 只是,看一下,知道,忘记,它是游离的。只有系统化的学习,一门课,一个思想,自始至终一个完整的体系,再把它扩展,了解相关的扩展背景知识,真正去想它,结合自己现有的体系,结合在一起,这个系统化的学习才能真正让你建立自洽模式快餐式的、碎片化的学习不仅浪费了你的时间,增加了你的焦虑,而且可能没什么用。
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是浩如烟海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与你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是所谓的新闻——远离新闻。 网络上出现了社会事件和问题,很多人开始情绪激动,两天后翻转,两天后翻转,两天后消失,不久就会出现新的东西。
当你的思想和这些东西在一起时,会变得非常不安,非常浪费精力和时间。 这是最重要的不确定性来源。 由于线索不清、真相不明、信息是单向的,加工所有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让他们自己商量,很难。 新闻是痛苦的。 特别是社会热点,是从现代网络社会派生出来的所谓信息和新闻。
要看名人传记等特别重要有效的东西。 其实每个人的传记都值得一读。 如果他出传记,那就是他一生的总结。 他一生无论多么无名,多么有名,传记总是试图描绘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生。 即使这一生没有和自己接触,即使充满了破裂和各种坎坷,你仍然可以在途中找到可以和自己接触的信息。 个体的完整一生,特别是成功的个体,或者是非常自我接触的个体的完整一生,对于我们自身建立自身确实的定性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名人传记和别人的故事中学到的自己的经验会比从教科书和其他方法中学到的经验多得多。 这些知识不是能准确地向你炫耀的,而是来自于在与自己的自洽模式相契合的过程中,你所感受到的对自身的潜移默化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大脑建立确定性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技巧是尽量达到认知封闭。 当我面对不确定性时,无论是否能找到答案,我都会尽量给你答案。 有几种方法。 第一,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 第二,相信别人告诉我的答案。 第三,自己给出答案。
现代社会有很多生活非常困难的人。 他不断努力,不断受到压迫,但终究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他们急需一个解释他面临的一切不幸的答案。对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答案:母语家庭。 这个概念很重要,在心理学上也非常有名。 我们的童年经历,与父母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影响我们长大后的自洽性,影响我们长大后社会交往和社会融合的程度。
但问题是,我们建立的关于自我的模式,来自很多方面,我们的社会经验、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件、自己经验的积累,还有对未来的期待,所有这些都动态地结合在一起,加上原来的思维模式和原来的家庭经验,最终这个
母语家庭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绝不是重要的原因。 但是,问题是母语家庭是最容易找到说明的理由。 无论努力多少次,被现实压得什么也做不了,总是失败的时候,不知道出口在哪里。 这个时候,你不能,别人不喜欢你,别人说你现在性格不好是因为你小时候和父母和你关系不好,你天生的家庭不好。 这样一来,大脑马上找到了答案,认知关闭了。 你放弃努力。 大脑非常容易接受这个说明。 ——无计可施。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不好。 无计可施。 我不能改变。 我现在是个烂人。 认知关闭后,大脑认为这不是问题,自己进行了咨询。 这是个大问题。
特别是年轻人,当他充满无数机会,无数机会,可以把它翻过来,做一个更自我接触的自我,如果你给他一个非常容易得到的答案,说明一切不幸和挫折,他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他
我认为这是母语者家庭理论可能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危害,特别是对充满各种可能性和希望的未来年轻人来说。 我认识很多单亲家庭、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等,有各种各样母语家庭问题的人。 结果,他们自己其实很优秀,自我接触。 “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构建的模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整合的过程,没有简单的理由可以决定和解释你的一切。
不能有人生目标,但要有短期目标。 很多人告诉你,一定有人生的目标。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你一定不能有人生目标。 一旦你有了目标,那可能永远只是曾经的目标。 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力不足以应对非常古老的未来确定性模型。 特别是在线索、经验和应对变化能力不足的年龄。 当然,对于那些在极少的部分就早早确立了人生使命,并坚定前进的人,则是另一回事了。长期计划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那么有效,但近期内一定要有目标。 它不断朝着完善这种模式和努力进行自我接触的方向发展,你的大脑不断收集各种证据,解决越来越多相关的不确定性,大脑越来越完善,这种模式越来越确定,最终能接近这一近期目标。
2 .自我接触的自我建构
关于自我接触的自我构建,我也有个人可操作的建议。
第一,有规律地继续运动。 当你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由此构建的自我概念一定会更融洽。 比如,现在坐在教室里,可以享受毛老师上课的喜悦,但是如果现在胃疼,就很难享受了。 因为,非常强烈的不确定性体现在自己的自我模型中。 大脑必须不断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非常好的身体状态对于我们构建完整的自我模型尤为重要。
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会为你的大脑建立自我模型提供稳定持续的线索。 我、现在的我、下一刻的我、10年后的我、10年前的我,到底是什么把它联系在一起呢? 不仅是你的名字、熟悉的脸,重要的是你持续着同样的行为模式。 规律、运动,这两个词都很重要。
第二,关注现在。 心理学现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分支,叫做正念,其实应该叫做专心。 也就是说,关注现在,关注自己,关注这种自然状态,体验它。 阅读源于古老禅宗的冥想和禅修方法,社会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尝试。 如果能找到感受现在、自然地感受身体、感受外界、感受内在环境的方法就好了。
如果你没试过,你可以试试。 如果你不想尝试,有更简单的方法。 这个方法和正念和冥想有同样的效果。 西方科学体系研究冥想和正念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是重复性单调刺激,或重复性单调运动。 他们发现你坐着或冥想,过了一会儿就平静下来,身体会处于物理上的平衡状态。 但这种状态需要你长期实践。 一开始会产生杂念,慢慢进入入定状态。 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感受简单的重复刺激。 例如,灯以一定的频率闪烁,或者钟摆摆动,坐在那里看,做重复的动作。 简单的反复劳动,它和你冥想和正念的效果很相似。 单调反复的刺激也会使大脑处于平静的状态。 这个时候,大脑会无视那些不确定性。 因为,那时建立的模型非常确定和完善,本身达到了圆融、自洽的状态。
不要寻找意义,而是试着寻找兴趣和爱好
对个人来说,尤其是为了缓解焦虑和抑郁,你不是找到意义,而是找到你想全力投入的东西和和和你一样的人们。 为什么加入团体,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社会本性,对个人来说,更高质量、更有效的社会对心理、生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能够预测个人幸福感的最佳预测因子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是他的社会质量和社会范围。我们是社会性动物。 社会性别是我们的本质。 我们通过社会关系定义自我,我们通过社会关系构建自我。 更牢固、更可靠、更高质量的社会关系和社交圈对我们自我概念的稳定性、自我概念的自洽性至关重要。 寻找真正和你有共同爱好,没有其他利益冲突的群体,对建立自我接触的自我模式很重要。 同时,与自己的亲人、自己信任和依赖的亲密个人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些重要的与他人的有效社交和亲密关系,对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完善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近朱者赤
另一种方法是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尊敬什么样的人,我以什么样的人为目标,那么这个个体就是你潜在的自我模型的努力方向。 不管能否达成,你往往和这些人在一起,你得到的是你对自我模型自我接触完整性的信息源,远大于你和其他任何人在一起和亲密个人一起得到的信息。 当然亲密的个人对我们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
并不是说让他随心所欲,只是和他在一起,那种感觉会让你的大脑在获取外界信息、加工这种信息的过程中,慢慢接近他,彼此出现相似之处,最终你可以成为那个你想要的人。
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和仰慕、仰慕的人在一起,比起和让人感到优越感和施舍感的人在一起,和看不起任何人的人在一起,对自我模型的自洽性的影响更重要。
近墨者黑,离恶境
人的主观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并不是说主观意识可以抑制感情、改变感情。 首先,你要确切知道你不能主观地改变感情。 看到熊很害怕,就对自己说你一定不害怕,但除非经过长期练习,否则没什么效果。 你和熊在一起很多次,而且没能吃到,你才能做到。
同样,愤怒的时候,即使叫你不要生气,但无论怎么抑制,也无法抑制肾上腺素的急剧分泌。 意识无法介入感情,因为无法抑制这种急剧变化的生理状态。 因为感情是无意识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但是,我们的意识可以调节感情。 最常见的方法是离开引起这种感情的环境。 我们知道感情是自发的,自动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过程,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你现在很生气。 眼前的人惹你生气了,你就转身去碰宠物,去看花。 我想我现在很生气,你不想去看花吗? 因果错了,不是因为我现在生气了,不想看花,而是你如果真的去看花,你就不会生气。 你的意识可能无法抑制感情,但你可以改变环境,帮助环境自发地引发感情或消除另一种感情。 因此,防止负面情绪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引起你的负面情绪或者远离环境。 另一种方法是调整对环境和刺激的认识。 拥有更多的经验,大脑会有更好的解释多地身体变化的知识,更容易调节情绪。
在思想上,现代社会中,最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环境是心灵鸡汤和毒鸡汤,作为娱乐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有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对很多人来说,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可以增加你的焦虑感——我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为什么总是这样一张脸,除此之外可能起不到什么建设性的作用
这是给现在能自我管理、完善、比较能自我接触的大人的建议。
喜悦和放松是可以操作的
还有一件很容易实践的事情。 如果你突然感到喜悦与和平,请立即意识到并抓住它,试图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什么行为变成了这种状态。 我听了歌,想起了一件事,我和谁在一起,引起了我这样的体验。 一旦你发现了这个体验,再重复这个体验,你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你多尝试,有意识地养成这个体验,你最终会发现快乐和放松是可以操作的。
就像冥想一样。 杂念刚开始涌出,实践经验一长,就会马上坐在那里马上进入状态。 一开始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或者睡觉,但是实践经验多了,就会发现这个规律,大脑就会习惯这个模式。 处于这种状态时,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状态,模型会立即出来并与之拟合。 如果你真的能找到一个放松和享受的来源,并尝试反复、强化它,可能会更有助于你的模型的自洽性,自我模型的完善性。
不是探索自我,而是成为自我
心理学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学科,我们不是探索自己,而是自己。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的意思是什么? 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我会死?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吗? 宇宙从哪里来? 什么是真相? 能永生吗? 死亡结束了吗? 什么是存在? 为什么有意义? 这些问题是困扰人类无数年的最终极问题。 即使现在,我们也无法为其中一个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正是由于追求这些问题,整个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不断积累,发展到今天。 也有人无视这些问题。 因为它存在的唯一价值是给大家带来无数不确定性,所以无论怎么努力都找不到答案。 所以你的模型里永远有那么几个缺口关不上。 为了建立更确定的模型,大脑最常用的方法是,当它不存在,问题不存在时,我不需要答案。 而且,人类有信仰,因为更多的人会把答案交给上帝和其他无能为力的存在。 因为信仰会给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的我们想相信的答案。
对我们来说,无论是交给上帝还是无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时候心理学体现了它的作用。 我知道无视问题只是一种逃避,但诉诸上帝或信仰,只适用于真正有灵性、能虔诚信仰的人。 但是,对于那些不想逃跑却不能真正虔诚地相信某个存在的人来说,怎么封闭呢? 心理学可能是除去逃避和信仰的最有效的方法。 那有助于你接近这个模型确实定性的答案。
我们可以把这种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归纳为三个框架:探索意义、了解世界、成为自我。 心理学就是试着帮助你理解这三种知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是关于“知”的学说,是知物、知物、知己。
就像所有其他生命形式一样,我们的大脑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必须了解这个世界。 对人类重要的是knowthatweknowtheworld。 不仅是这个世界,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我们把自我包括在这个模型中,意识出现,完善这个关于大脑现实的模型。 我们有意识,有感觉,通过感觉创造意义,感受意义,寻找意义。 我们在编织意义、寻找意义的过程中,最终成为了自己。
培根说,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美丽,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雄辩。 只要有东西学,一切都会变成性格。
心理学使人成为自己。
你接触的一切,你学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你建立自洽模型的非常重要的来源,了解心理学的体系和知识能让你更好地自我。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自己,但每个人都一定能成为自己。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