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

美文摘抄

故宫国博首次举办联展解读中国“和合”文化

admin2022-10-11美文摘抄583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琳琅满目的销售瓷器,从精雕细琢的漆器、唐人画的丝线画《伏羲女娲图》到元代书法家用精致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共生——故宫与国博藏文物联展”现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琳琅满目的销售瓷器,从精雕细琢的漆器、唐人画的丝线画《伏羲女娲图》到元代书法家用精致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共生——故宫与国博藏文物联展”现场


  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两大文博机构首次联合展出的重磅特展,从故宫和国博丰富的馆藏中选展出了400多件文物。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从宇宙、天下、社会、道德四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第一单元“天地同和”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拜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第二单元“万邦协和”说明中华民族在处理外交关系时所持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 第三单元“宜民安和”阐释中华文明对社会各阶层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第四单元“乐在人和”阐释中华民族“善待人心”的道德观。


  天人合一的智慧


  走进展厅,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瑕、齐家文化玉璧等造型多样的玉礼器让观众驻足欣赏。 华夏先民取天然美玉,精心雕琢成为沟通天地、祭祖仪式。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些玉器,对先辈们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


  从挖石、磨骨、纺线、制陶、制铜、上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开发利用和自然规律的了解越来越深、全面,自然现象产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观念逐渐融入劳动实践和物质创造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礼乐文明和社会制度


  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前人总结了气候、四时交替自然变化规律,用于指导日常生活,实现生产力进步。 月令,即以四时为总纲,以十二月为细目,记述时间为天文历、自然气候,从而安排生产生活的政令。 展厅里的清干隆《御月令七十二候诗》的彩墨体现了“顺天应时”的文化传统。 该墨水每套2盒,1盒6张,1张6张,共72张,每张墨水对应一个物候,大小、形状不同,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角形及叶式、碑式、琴式、钟式等。 墨色分为绿、红、白、蓝、黄五种,与中国传统五行相对应。 春天(正月、二月)是树,与绿色相对应。 夏天(四月、五月)是火,与红色相对应; 秋天(七月、八月)是金,对应白色; 冬天( 10月、11月)是水,与蓝色对应; 两季之交( 3月、6月、9月、12月)为土,意为活化、生发,对应黄色。月令彩墨旁,陈列着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图题诗句杯。 该彩色水杯由12块组成,白釉点缀青花色彩鲜艳,一面绘有每月代表性花卉,另一面写有与花卉相对应的诗句,诗句多取自《全唐诗》。 此套瓷杯为御用之杯,胎薄轻巧,纹样美观大方,代表康熙朝景德镇御窑厂制作青花五彩薄胎瓷的最高水平。


  一件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钟、磬、镐,一件是金灿灿的清代“中和韶乐”乐器,两组展品反映了中华礼乐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觐、飨宴的正统音乐,其体系制定于西周初年。 古代雅乐的主要乐器为编钟和编磬,乐首以铜钟发声,乐末以玉磬收韵,集大侠之音而大成,象征着“金声玉振”。 “中和韶乐”是明清乐制中规格最高的,主要用于中祀以上的坛庙祭祀和国家朝会典礼。 清干隆间的镀铜双龙钮云龙纹编钟,双层悬挂在雕龙漆的底座上,庄重典雅。 与之配套使用的青玉采用金云龙纹作磬,由珍贵的新疆和田碧玉制成。 磬体两面绘有金云龙纹,描金画金黄玉质碧绿璀璨,绚丽多彩。


  包容的气概


  在独立的陈列柜里,一方小小的封泥,唤起了人们对沙漠风烟、驼鸟的思念。 该封泥出土于陕西省城固县张珲墓,正面刻有阳文“博望造”。 汉武帝时期,张珲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封为博望侯。


  装饰团纹、骑士纹、猪头纹的唐代锦绣,诉说着丝绸之路千年来日益繁荣的故事。 充满异域风情的图案与中原传统吉祥图案相融合,呈现出开放、包容、美丽的盛世图景。


  唐代长沙窑彩瓷、元代龙泉窑青瓷、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瓷、清代广彩瓷……历代外卖瓷器名品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雅致、纹样优美的龙泉窑青凤釉尾尊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该尊切口、长颈、丰肩、腹部以下逐渐收束,近足处微耸,环在足上。 瓷器内外涂有肥厚的青釉,釉面上有碎片。 颈部刻密集的弦纹,上腹部部刻卷枝牡丹纹,下腹部刻菊花瓣纹。 据介绍,在韩国新安海域一艘满载陶瓷的元代沉船中,发现了一尊形似该器的龙泉窑青釉缠枝牡丹纹凤尾尊,这证实龙泉窑青瓷在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这些销售瓷器相对应的是国外各国借鉴中国制瓷技术生产的瓷器。 如12世纪的高丽青瓷、18世纪的欧洲麦森窑为景德镇的五彩瓷、19世纪的日本为德化窑的白瓷等。 这些外国瓷器精品又流入中国,进入宫廷,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佳话。


  通过仿故宫倦勤斋通景画的门廊,映入眼帘的一系列展品体现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后创新发展的成果。 清干隆金胎玧人像图执壶结合马赛克、錾刻、捻丝珂琅和画珂琅等多种工艺,精美绝伦。 该壶为黄金胎,造型葫芦式,全身涂蓝色珐琅料,绞丝缠绕莲花纹,多处镶嵌珍珠和珊瑚。 壶盖、颈、小腹、大肚等处,左右对称摆放着大小、形状各异的绘珐琅,内绘人物、花卉、园林山水等。 下面钉上钟刻莲花纹鍼金铜座。 掐住珐琅、画珐琅是从西方引进的技术。 乾隆时期画珐琅制品的人物装饰较少,本器堪称佳作。 器开光内画的美人和庭院人物虽然以中国传统绘画为题材,但通过欧洲技法表现出来,反映了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和谐向善之德


  展览第三单元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各得其所,许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景象。 “汉保塞乌桓率伧长”驼钮铜印是东汉朝廷授予乌桓领袖的官印。 乌桓是中国古代东胡族之一。 “率伧长”是乌桓族部的首领,“率伧”的封号涉及率伧的归附、边塞的守备、平反的声援等事迹。 汉代西南民族青铜乐器、金代“春水”“秋山”玉雕、明清时期《职贡图》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乾隆南巡图》是清代画家徐扬的《御制诗情画意》,是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幅南巡江浙的巨幅历史画卷。 共12卷,诗、书、画三者相结合,用写实手法描写了乾隆始下江南时,省里游俗闻、察吏安民、河工考察、师旅巡察、禹陵祭祀和湖山名胜的情景,真实反映了美丽的河山和社会风貌。 此次展览共展出《乾隆南巡图》第6卷,该卷以御《驻跸姑苏》诗为主题,重点展示苏州陕门至胥门一带的景观。 整幅画以大运河为主轴,河岸和商店林立,迎来了繁荣的时代。


  和谐社会的根基是“人心向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 明宪宗朱见深画《一团和气图》轴,画的是三个老人挤在一起,左边老人戴着道冠,中间老人扮成僧侣,右边戴方巾儒士。 整部作品构图巧妙,远远看去盘腿而坐的笑容如弥勒,喜形于色,表现出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谐交融的思想。展览的最后,双青金彩海晏河清尊备受瞩目。 该器外墙涂水滴蓝色彩釉,金碧涂缠枝牡丹、蕉叶纹、意云纹等,近足装饰部粉彩仰莲纹和连珠纹,肩颈间雕刻一对白色扑翼尾翼以耳。 该瓷尊是清代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需多次入窑施彩,工艺精湛,集雕刻、粘贴、凸压之大成。 这尊霁青象征“河清”,燕与“晏”谐音,寓意海晏河清、天下承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