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浪潮来了,怎么收获更多晚年的养老钱?
60年前的婴儿潮,现在发展成了“退休热”。 公开数据显示,60后群体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持续退休。
60多岁退休人员中,较大的1,部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很多孩子得不到供养,他们能依靠的主要是养老金。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三大支柱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65.76%,第二支柱占34.23%,第三支柱占0.01%。
面对第一支柱过半、主要担负养老重任、蜂拥而至的“退休”大军,如何发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让60后群体过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生活? 对于低龄老人,如何促进“老有所为”让他们收获更多养老金呢? 这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
市民到上海银行排队领取养老金市民到上海银行排队领取养老金
第一支柱养老金过半,担负着养老重任
“我们公司有600多人,今年有40人退休,领导层今年有2人退休。 这几年平均每年有40到50人退休。 ”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高兴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样说。 此时,离她的“正式退休”还有半年。 职场上这几年退休人员急剧增加,但她现在仍在犹豫是否要退休。 “我是副高职。 政策规定可以将退休延迟到60岁。 但现在单位里很多人都选择‘退休’,但我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
近年来,我国多次被提及将迎来历史上最大的“退休潮”。
中国之所以会迎来退休高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员张世贤看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人口高峰是从1962年到1972年的10年间,相应地,在60年之后出现了退休高潮。
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他们的退休金不能充分使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主要针对城镇退休人员。 到2022年,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实现“十八连冠”。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5月26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2022年的养老金涨幅为4%。
虽然4%的增速是18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表示,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今年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依然上涨4%,难度非常大。“很多行业的收入都在下降,为了保障养老金的长期支付,今年上涨4%也是不舒服的需要。 ”杨立雄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据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2987元。
从2012年到2022年6月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9亿增长到10.4亿,10年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2.5亿。 这么大的加入人数确保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很重要。
8月25日,人社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亻涛表示,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入4.4万亿元,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 今年以来,基金仍维持稳定运行,上半年共筹集资金1240亿元,用于困难省份的养老金发放。 央行划转1.68万亿元国有资本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后,社会保障基金有超过2.6万亿元的战略储备。
“养老金按时全额支付也没有问题。 ”这是人社部提出的对中。 但是,平均低于3000元的退休金,能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吗?
“基本养老金是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更高或者更高保障水平的,要想退休后过上比较好的生活,比如企业养老金、职业养老金、购买商业保险、自己买一些理财产品,就需要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杨立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三根支柱中,第一支柱是基础保障,第二、第三支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养老重任主要由第一支柱承担。 人社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规模6.8万亿元,占65.76%。 第二支柱企业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参保人数7200万人,养老金总规模3.54万亿元,占34.23%。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规模4亿元,占0.01%。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三根柱子所占的比例结构容易出现第一柱难以独立的状况。
第二支柱企业养老金参与度低,职业养老金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第二支柱发展以缓解基本养老金压力。
2016年退休的李志,以前在一家大型央企工作,按月支付“企业养老金”。 退休六年来,他每月基本养老金7000元,加上企业养老金每月给他补充养老金1000元,计算起来,他退休每月实际收入8000元。“我们公司的企业年金是2010年左右开始的,但由于起步晚,个人收入不多。 起步早的央企,返还额很高,我亲戚退休后,每月能回3000多元。 不清楚这3000多元是否包括其他补贴,但他们的企业养老金比我们高很多。 ”李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公司每月只还他1000元,但退休金是补充,不会让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骤降。
但是,像李志这样的人还是少数。 杨立雄告诉记者,作为“第二支柱”,近年来企业养老金有所发展,但覆盖的人仍然有限,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只有部分,几乎没有民营企业。
企业年金又称企业年金,是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年金或国家年金制度之外,由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年金制度。
我国企业年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9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经济周刊》,提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7日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以下简称《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末,全国共有11.75万家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875万人。 2021年末,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为2.61万亿元,当年投资收益1242亿元。
从就业人数来看,截至2021年底,城镇就业46773万人,我国企业年金参与率仅为6%。
“企业养老金发展速度不快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自身税收负担沉重。 企业支付的社会保险相当于工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将支付额外的企业养老金。 许多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 而且我国中小零星企业占90%以上,这也是企业养老金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杨立雄对《公报》记者分析。
职业养老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补充养老制度。 职业年金覆盖人员范围包括依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我国从2014年10月1日起,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实施职业年金制度。 由于职业年金是强制支付的,该缴纳的必须支付,所以如果是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者,就会支付职业年金。与企业养老金相比,职业养老金虽然落后,但发展势头很快。 据《公报》介绍,我国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稳步推进,2021年末,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1.79万亿元,当年投资收益932亿元。
“职业养老金之所以执行得比较好,主要是因为职业养老金是强制性的缴纳,钱来自财政。 ”杨立雄一句话就道破了。
第三大支柱兼具风险保障和投资属性,只有少数有钱人参加吗?
第三支柱养老金近年来加速推进。
2020年,《十二五》明确“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2021年和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相继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指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今年4月,国家正式指出《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为12000元。 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按照规定领取个人养老金。 2022年7月初,成都成为四川省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
随着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加速推进,市场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 7月23日,根据天风证券发行研究报告书《个人养老金:需求、渠道与产品展望》 (以下简称《报告》 ),第三支柱有大有小,具有必然性。 理由是,从国内来看,第一支柱能够实现的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和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有限,由于第二支柱的参加者面临瓶颈,第三支柱的发展和必然。
《报告》认为,税优政策的本质是通过财政激励的杠杆,撬动居民储蓄和当期消费转化为长期养老储备,政策力是个人养老金体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但由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个税优惠操作空间有限,预计短期内快速上涨量会有掣肘,有待后续更多配套政策的催化。
张世贤称赞第三支柱养老金,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第一、第二支柱与公司挂钩,第三支柱的推出是养老金与资本市场深度结合的创新‘补充’,可以给公众更多选择。”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可以使用参保人员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到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者依法合规委托的销售渠道购买金融产品”。
但杨立雄对此并不乐观。
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兼具风险保障和投资属性,按照国民的消费和储蓄观念,比起把钱存银行吃点利息,我更不想投资个人养老金。 银行的利息再低也放心了。 个人养老金可能只是少数有钱人的投资理念。 ”延迟退休会给“往常的事情”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吗?
养老保险问题毕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有能力的高知退休人员,很多人表示“总是在做一些事情”,以解决退休后养老金和退休前收入之间的差距。
张世贤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已经五年了,退休后也没有空。 “我先退休后,现在也在做一些事情。 在清华大学等大学讲课,带一带研究生。 除了带孩子回家的这位部分老人外,我身边许多退休的学者,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剩余价值。 ”
中国高知集团退休后“不休息”,对用人单位和个人都是有利的。 “对用人单位来说,不需要承担五险一金的社会成本,机构也愿意聘用这些人。 就个人而言,身体状况不错,可以实现价值。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张世贤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低龄老人有强烈的再就业诉求,希望“老有所为”。 实现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不仅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丰富劳动力资源,释放新增人口红利,而且大大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国家在政策上也支持“总是有事情要做”。 2021年11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把“老做”和“老做”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的作用
“经常做某事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理论上,60岁还是劳动年龄人口。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是延迟退休还是阶段性延迟退休必须尽快出台。 ”张世贤说。
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男女的退休年龄不同。 男性在60岁以上,女性在部年在55岁以上,女性劳动者在50岁以上可以退休。
大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比如荷兰到2024年法定退休年龄上升到67岁意大利工作35年后可以全额领取养老金,女性60岁退休,男性65岁退休丹麦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9岁。 目前,瑞士法定退休年龄为女性64岁,男性65岁,最多可提前退休或延迟5年。捷克的退休年龄将逐步调整为65岁等。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7亿人。 据测算,“十二五”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2035年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所占比重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为了应对老龄化,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共39条,涉及阶段性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开展“子女网上下单、老年体验服务”生活服务新业态、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等多方面内容。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规划》指出,将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将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意味着延迟退休离我们越来越近,延迟退休也将为“老事情”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