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共享类的短视频打开更多人的广阔世界!
不论是“成人识字班”“业余爱好孵化班”,还是“专业知识分享班”等,一个个小小的知识传递,或许就是点亮不同人的一根根火柴,让更多人有机会看见和拥抱更宽广的世界。
据9月13日新华社报道,山东一名退休教师线上直播物理课,引来数十万网友“追更”。据9月11日《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一批以知识分享为主要内容的视频账号,用精炼的内容为不同人群提供多层次的知识分享,既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又回应着人们的多样化内容需求。另据中新社报道,有这样一群人,从出门坐车买票、算账记账,到看路牌、买东西,都被难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文盲率下降至2.67%,但因为人口基数大,不识字人群仍然庞大。在此现实需求下,短视频平台上一批“成人识字班”直播间在这些人群中备受青睐,学会写自己名字成为不少人“活了大半辈子最激动的事”。
从“比一下各国的航母‘产房’”“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到“跟我读‘a o e’”“吉他的三弦二品这样弹”,一些以分享知识为主的短视频及直播间,内容包罗万象,为人们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提供了诸多机会和可能。
以“互联网+各类生活场景”为例,今天,网购、订外卖、叫网约车、预约挂号等,对很多人来说,都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实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等也能享受如此便捷的服务。比如,在注册社交账号后取个好听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是件顺带手的小事,但“互联网掉队者”的网络账号名称往往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一串字母和数字组合;当我们网上订购各类交通工具车票时,或许从未想过会有一些人因不识字怕坐错车而从没单独出过门……
这些不同,是掌握互联网生活技能与否的区别,更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能否顺利打开融入社会的一扇门。“高大上”型的知识分享可以让更多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对知识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通识教育、实际应用、公共秩序等层面。不论是“成人识字班”“业余爱好孵化班”,还是“专业知识分享班”等,一个个小小的知识传递,或许就是点亮不同人的一根根火柴,让更多人有机会看见和拥抱更宽广的世界。
时下知识分享类短视频和直播间数量多、跨度广,有语言、乐器、健身等内容,也有解说文献著作及影视剧等深度创作的内容,还有分享生活妙招技能的内容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应有尽有。让此类知识分享型的创作向阳而生、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的共同期待,也是短视频平台及直播领域未来细分深化发展的价值追求。
但必须看到这些领域也存在一些弊病与困境。比如,内容创作上,创意不足,原创数量跟不上巨大的学习需求;作品质量上,注水撑时长、内容似是而非的现象不少,甚至有些错误内容被堂而皇之地教授给他人;原创保护和激励机制上,创作者的积极性未能被充分激发,特别是有关平台对抄袭等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较弱,而算法引流往往为用户推荐头部创作者,其他创作者则面临生存压力,“涝的涝死、旱的旱死”。此外,还存在部分创作者“变脸”现象,前期以较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随后打广告、卖课卖产品。这种将分享知识的初衷异化为商业优先、以分享知识的名义实施商业引流的现象,令人担忧。
面对内容产量大、竞争激烈的短视频世界,呵护和推广“基于专业、忠于用户”的知识分享内容,平台的相关机制、公众的关注乃至有关方面的支持都很重要。其中,保证优质原创内容的创作和持续供给,无疑最为关键。从长远看,这也关乎知识型、学习型网络社会建设的成色。期待更多平台和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能够共同发力,把优秀文化、知识、技能等融入互联网平台的知识分享中。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能让知识落地生花,人生的底色总会不一样。让更多人在社会大学中不断前行,获得更多发展空间,短视频时代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