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

美文摘抄

分享做书究竟有哪些荣耀和快乐,又藏着何种不为人知的压力?

admin2023-02-21美文摘抄424

浩瀚书海考验着出版人的判断与前瞻性,如何主动出击布局“锁定”优质作者资源?做书究竟有哪些荣耀和快乐,又藏着何种不为人知的压力?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陆续发布“世纪好书”多份月榜、半年榜、年榜,引发业内关注。入选精品既有倡导学术创新、引领社会思潮的专业精品,又有具备市场潜力的大众读物,围绕“主题出版”“专业学术”“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少儿”等类别,这批图书努力形成一系列覆盖完整、内容丰富、价值厚重的选题,构筑与上海文化品牌相适应的高地新优势。

步入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的“世纪好书”榜,持续打造精品矩阵,品牌效应日渐凸显。多位“世纪好书”背后的编辑认为,做出版既要坚持专业化深耕,在日复一日看选题、读书中磨练眼光,寻找有特色、能激起阅读兴奋的好作品,也要敏锐捕捉市场潜在需求,积极架起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有底气、有对话能力、有头脑的出版人,更能赢得信任,不断开拓版图。

以“问题意识”打磨精品

编辑一本书,其实也是自我完善升级、与作者互为激励启发的过程。

时隔两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程着再次担任汪品先院士的责任编辑,新书《科坛趣话》是“中国好书”《深海浅说》的升级版,从聚焦海洋升级到放眼科学全景。团队默契合体——总编辑王世平对书籍质量进行总把关,一些关键性语句与汪先生邮件往来反复讨论;为了进一步确保书中细节的准确性,科普图书编辑室主任殷晓岚仔细核查书中所涉科学家传记与年表;为了给每一章节配上合适视频,重新回顾“科学与文化”课程十几个小时视频,结合书籍内容进行剪辑并制成二维码附在章节最后;美术编辑杨静为书籍封面提供了4种不同风格设计,确认草图风格后又反复修改数十遍,连标点字号都反复斟酌……

出版仅两月,《科坛趣话》已获得来自读者与专家的认可——书籍相关在视频网站上点击破十万,入围多个榜单。如果说《深海浅说》是用优美简练的文字使广阔深邃的大海变“浅”,那么《科坛趣话》则是用趣味描写使科学“流动”、使科学家“灵动”、使科学家精神“生动”起来。

汪先生自述写书源起,是在同济大学开设的两轮通识课程“科学与文化”,程着认为,“科学与文化”课程与《科坛趣话》书籍的关系,就像是通过课程将科学与文化的土壤进行深耕,而书籍创作则是对这片土地进行细致地重新规划、播种、细作,最终开出绚烂的科普之花。

《科坛趣话》全书共6章49节,每节2000字上下。前四章集中讲科学家,对科学家进行“祛魅”——科学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就连爱因斯坦也曾为学音乐还是学物理而烦恼!甚至书中也毫不讳言某些“科学家”在某一时期忝居高位,实则欺世盗名。后两章则是科学珍闻,展示了常人难以得见的奇妙世界——跨越千万年的微生物将如何看待“生死”?南极千米冰盖之下藏有何种奥秘?“转累了”的地球未来将如何?

程着透露,书籍出版之后的一次拜访时,汪院士开玩笑似说,这次是“大着胆子”写了这本书。为了确保书中涉及知识准确无误,初次交稿前他就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审读;涉及到数学内容上,他请了知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进行审阅;涉及恐龙的部分,请了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审阅。全书完稿后又请知名科普作家、天文学家卞毓麟进行整体审阅。

“出版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问题意识。”世纪文景社科二部编辑但诚的桌上,摆着《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四个印次和港版的样书,贴满了签条。他回忆起出版始末,一开始也在想:一部初版于1959年的作品,是不是过时了?价值有多少?

他听译者张钰翰兄说,该书最大特色,是对宋代官僚体制和运作的动态分析,借以观照古代政体改革底层逻辑。但诚坦言,直到去年编校楼劲《中古政治与思想文化史论》,深入领略“动态的制度”研究方法之魅力后,再回看这部作品,对其经久不衰的学术价值又有了新体认。

“出版社编辑作为读者的选品人,在传播历史时也需要严肃审慎地面对该问题。”他观察发现,近年来甲骨文、汗青堂等品牌迅速崛起,《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哈佛中国史》热销,让世纪文景决定一定要在历史尤其是中国史板块做些事情,一方面继续译介海外汉学的他山之玉,一方面推动中国学者中国史的研究成果普及,弥补包括出版在内的传播媒介的某种缺位。《“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忧患:边事、党争与北宋政治》等中国史著作能获得认可,“也恰好说明今天的读者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得直面变化,不断调整出版工作状态。”

以前瞻嗅觉开拓国际版图

在系统性、成规模的书系背后,正是上海出版人深耕细作所积累的精准文学判断力,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助力开拓了国际文学市场的版图。

2021诺奖得主古尔纳中文版作品第一辑五种去年9月出版,今年还将陆续亮相。作为书系责编之一,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宋玲心路历程颇为曲折——引进一位陌生而冷僻的诺奖作家,对于出版社来说绝对是冒险的尝试,谁也不知道国内读者对于陌生的异域作家接受程度有多高,但操作这样一个出版项目所投入的版权、编辑、营销、发行等各部门力量和成本是难以估量的。站在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能在最短时间内一睹跨越两个大陆、融合多种文明、多元文化,充满异域色彩的文学文本,阅读来自名叫桑给巴尔的小岛上发生的跌宕起伏的家族史诗,这难道不是前所未有且激动人心的文学体验和情感洗礼吗?

这整个过程让宋玲想起希腊神话中那个著名典故——“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伟绩”,说是伟绩,其实是为了试炼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艰苦卓绝的任务。“而我们中文版古尔纳作品的出版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赫拉克勒斯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背后离不开整个团队专业有序的高效运转——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室主任冯涛在获悉古尔纳得奖后立刻开始着手联系、打听古尔纳作品在中国的版权代理情况;当时国内研究古尔纳的学者屈指可数,相关论文几乎为零,就是在欧美国家,也是个冷门作家。

截至2020年,古尔纳已出版十部小说《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多蒂》《天堂》《赞美沉默》《海边》《遗弃》《最后的礼物》《砾心》《来世》。其中,《天堂》是代表作,曾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和惠特布莱德奖。《海边》曾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尽管当时对古尔纳及作品内容、艺术特色了解有限,上海译文出版社还是决定要引进他所有的作品,打包购买他十部小说的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版权、整体引进出版。

为了打破古尔纳在中国“零译介”“零出版”尴尬窘境,同时出于商业角度考量——尽可能赶在古尔纳获诺奖热度还未消退、第二年诺奖颁奖之前,加紧上市销售,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购买下其所有作品简体字中文版权后,马不停蹄、立即开启古尔纳作品的出版工作。经过激烈版权竞价后,终于从大苹果版代公司处购得简体中文版权,还未来得及庆祝,马上就要面临组译稿的难题。当时留给译者的翻译时间实际不足四个月——而且当时手头连这几部作品的原版书和电子稿件还没收到。承接这几部作品的译者以及负责编辑的责编,所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

对古尔纳十部作品的译者选择也是衡量再三,最终这十部作品的译者中,《天堂》译者刘国枝是湖北大学教授,曾翻译过希拉里·曼特尔的作品《狼厅》《提堂》,还翻译过约翰·厄普代克、苏珊·桑塔格等英美大家作品;《海边》译者黄协安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副教授,曾翻译过不少亨利·詹姆斯、阿特伍德、A. S. 拜厄特等英美作家代表作,擅长“啃”英美文学中的“硬骨头”;《离别的记忆》译者是北外英语学院副院长张峰,这是古尔纳获奖前国内为数不多已经在关注并研究这位作家的学者。这也折射出出版社与译者长期合作携手的向心力。

为了方便译者和编辑互相交流,共克难点,“古尔纳翻译编辑交流群”专门成立,这也足见此次翻译编辑任务之难之重、时间之紧。“翻译和编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语言和少数裔习俗的难点,多亏了像马骏老师这样的专家学者提供帮助,不然这套作品也不能如期与中国读者见面。”宋玲感慨:是整个出版团队主动克服许许多多困难,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才是所谓“最好的安排”——“最好的安排”都是留给那些时刻准备、不畏挑战之人。

作者:许旸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