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风雨五百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商业文化
大搞商贸,抢占金融先机。
这两句话点赞了山西人的做生意才能,晋商历经五百年风雨,他们创立的钱庄、票号通天下,经营范围包罗万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商业文化。
山西人为什么要做生意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大商人。 一个是徽商,另一个是晋商。 这两个大商人,一南一北,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了各自的传说。 论年龄,晋商是老大哥。 他们于明年初崛起,为北方边镇筹集军费发家。
为什么山西人喜欢做生意? 要知道,古代商人的地位并不高。 秦朝以后,中国人成了“重农制商”。 在儒家眼里,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然经济是社会稳定的保证。 所谓“君子比喻义,小人比喻利”,以贩卖运输为生计、逐利的商人,不仅不符合儒家“义胜利”的道德规范,而且容易心态不稳,破坏自然经济基础。 因此,商人不仅在宋代可以“歇气”,在其他朝代也受到打击、排挤和歧视。
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人为什么要走上做生意的道路呢? 答案其实是三个字,“被逼得走投无路”。
具体来说,山西人在明朝遭遇了“生存危机”。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明朝水土流失情况还非常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当时的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是,明朝山西是对抗蒙古的前线,明朝在山西境内大开垦荒地以备御敌。 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森林砍伐使山西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土地更加贫瘠。 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人不得不四处奔波,当商人满足家人的温饱。 这在山西省县志上有“晋俗倍重商贾,不舍本而终,土窄人多,田地不足耕”的记载。 张四维的《条鹿堂集》中也有“吾蒲州介河曲土劣而属民组,田不能丁授,缘事商计”的记载。
对商人来说,山西人也没有思想负担。 商人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不高,但山西人并不被商人排斥。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山西就是中原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翎伯颂在《秦汉史》中写道:“山西居天下之内,又为都城诸侯聚会,东西南北相连,可以成为中原的商业枢纽。” 唐代韩愈有诗云,“朗听街鼓,晨起如晨”,描绘了山西汾河两岸繁荣的商业景象。 这一传统对晋商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也不是想成为商人了。 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市场需求离不开商人的发展,而山西正好满足了这几点。从山西的地理位置来看,山西地处“九边”重镇交界区,连接南北,与北方蒙古和中亚地区又接壤,自然各方面都是交通要塞,商业发展也是有条件的。
从市场而言,明代实行的“食盐开中制”,为晋商的崛起开发了边境的消费市场。 再加上山西地处北方蒙古与内地交界,晋商经常奔走于蒙古与内地,相互交换,各取所需,发展已久。
票号的诞生和业务
晋商出现以来,为中国商务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票号的创制。 票号是金融信用机构,可以理解为银行。 成立之初,其业务主要是汇兑,后来还经营存款等业务。
山西票号具体发生的时间,学术界看法并不一致,这些看法主要体现在。
一.明末清初学说。
据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回引《中国经济全书》说:“据说开始是山西的康氏。 清初、顺治年李闯王叛变,败退不利时,携带黄金不便,将军队所有金银财宝都放在康氏院中。 康先生突然捡到八百万两,于是将以前为方便老百姓的山西省的汇兑副业改为主业,特别是办了票号,连当地的巨商都姓康姓。 ”
据徐珂《清裨类钞》记载,“传说明季李自成携带巨额资金败退山西,死亡,山西人为了设定票号必须得到其资金”。
二、康熙朝说。
据何焯《何义门老师集》记载,康熙末年何焯在家时,生活所迫,“都需要冬装,都进门,皮钱特重”,就没有赎价。 家属从原籍苏州给北京天会号汇款九十两银子,让“先补皮袄”。
据康熙四十年《康熙南巡秘记》年记载,“济南票号适合因银款纠纷,必须时敏亲自下厨。 ”记载着。
三、干嘉朝曰。
民国十二年出版的《晋商盛衰记》记载,票贩子经营是山西极有名的商业,“创办前清中叶,干隆嘉庆间”。 李宏龄《山西票商成败记》说:“追溯我票商业,开创解放前清康熙、乾隆时代。”
山西的票号到底是哪个早晨产生的,现在还没有定论。 但自从山西门票问世后,长途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用故事说明票号在长途贸易中的作用。 如果山西商人张三去浙江买了10吨茶叶,那价格大概将近5万两银子,后来运到北方变成砖茶,可能卖到蒙古和俄罗斯。 没有票号,就做不了张三这个生意。
理由很简单,就是买卖东西,一手付钱,一手交货。 如果张三带着五万两银子从山西赶到浙江,那就太重了,第二容易被小偷盯上。 第三,这么一大笔钱,张三一个人绝对拿不到。 必须雇人运输,在此过程中也要防止雇人反叛。 风险太大了。但是,如果有票号就不一样了。 张三可以去山西当地的票号分号,把钱放进去,说是汇款给掌柜和浙江。 此时,票号开具汇票后撕成两半,票号取一半,张三取一半。 在支付了1%的汇款费用后,张三拿着这张票据的一半就可以轻松出发了。 这个时候,票号也没有空。 他们把剩下的一半票据发给浙江的分号。 张三到浙江后,必须先向卖方出示汇票。 卖方按时发货后,得到这张汇票的一半,用票号分号兑换另一半,即可提交现金。 交易到此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和今天的网购一样,买卖双方都不是熟人,买方先付款,卖方可能不发货,卖方先发货,买方可能不付款。 票号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信任问题。 因此,票号一出来,就很受商人的欢迎。
有实力的商人想加入票号这个市场。 但最终山西商人以雄厚的财力脱颖而出,建立了当时遍布全国的票务网络。
受新银行的压迫
据史料记载,早在道光年间,山西票号就在济南设庄。 有数据显示,从19世纪50年代前后到20世纪30年代,在济南设庄的票号达到19家。 最早在济南设庄的票号是日升昌和日新中。 据《山西票号史料》介绍,1850-1852年间,日新中券号京师分号和济南收会业务额从442辆增加到20101辆,占当年收会的比重从0.073%增加到3.32%,可见济南的券号贸易十分兴盛
在济南众多票号中,最有名的当数蔚然成风。 蔚泰厚于道光初年变更票号业务,1921年正式停业,历经约90多年票号业的盛衰全过程,是山西票号的典型代表之一。 蔚泰厚券号的股东是介休北贾村侯氏,第一位掌柜是毛鸿翙。 此后,平遥的范友芝、毛洪瀚、杨松龄、介休的赵星垣也担任了蔚泰厚的大掌柜。
蔚泰厚重济南分号成立于清光绪十二年( 1886年)。 蔚泰厚在济南扎庄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基于蔚泰厚票号的整体布局。 光绪年间是票号发展旺盛的阶段,这一阶段票号业务量增加,蔚泰厚也不例外,为了增加营利,在蔚泰厚的票号上增设了分号,山东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迅速,蔚泰厚在这里设庄也不无道理。
那么,这些山西票号为什么要选济南呢? 我想是因为济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地位很重要。 济南是春秋战国重要的交易地区,明清时期,济南因交通便利、人口增长、商业繁荣、官吏众多,成为票号的设置庄园之一。 蔚泰厚票号在济南建庄后,立足济南,统管山东业务。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济南分号也承接济宁、东昌(今聊城)等地业务。 此外,在济南分号的基础上,还开拓了周村市场,设立了周村分号。蔚泰厚券号济南分号成立后,在济南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受到济南社会经济影响的同时也影响到济南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上世纪30年代,“山西票号”逐渐退出济南。 避难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济南近代银行设立打压权证业务。 济南第一家近代银行是山东通济官钱局,1901年更名为山东官银号,主要业务为纸币发行、存款和汇兑银行两种经营。 另外,清朝末期在济南开设的新银行有部银行和交通银行。 现代银行与票号业务类型相近,两者是“替代品”,在济南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时候,现代银行的增加会挤压票号业务,撤掉票号庄。
第二,山西票号总体处于衰退阶段。 后期,山西的票号是固定的,不思进取,自己的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 另外,除了社会环境不稳定、战争持续等外部部因素外,辛亥革命后,票号的数量逐渐减少。
三是这一时期政局不稳,济南战乱频发。 辛亥革命后,济南与徐多地一方同样起义频发,时局混乱,工商业等被毁,票号无法收回坏账,战争本身就损害了票号财务。 在这种情况下,票号信用无法维持,业务无法开展,必须撤庄。
虽说山西票号撤出济南,但对济南商业的贡献,却不能消失。 (吴慈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