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探索复合型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大园艺”培养“大人才”
金秋10月,金菊开花。 想配色、选品种、算数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孙炜正在为即将开展的南京湖熟菊花节布展工作做各项准备。
“参加菊花展是第六年了。 每年都有新的成果。 ”从六年前无知的“执行者”,到如今“金点子”层出不穷的“创作者”,孙炜坦言,从本科到博士,在南农园艺学院学习十多年,自己一直在学校的良好氛围中涵养、收获、成长。
孙为本硕博就读的园艺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级园艺人才培养机构之一,有100多年的历史。 1998年,教育部将“果、菜、花”整合为新园艺专业,简称“大园艺”,重点是果菜花专业知识的融合。 2001年,该校开始探索“一核两翼三融合”复合型园艺人才培养模式。
“‘一核两翼三融合’复合型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将实现知农爱农情感培养和强农兴农能力提升的双重效应,将产业创新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说。
泡春水,沏新茶,茶学教授房婉萍《尚茶》思政课生动地向青年学生讲述了茶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匠人精神”和“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园艺系房伟民教授运用《春风花语润桃李》插花思政课,将“玉琢不成器”等传统文化教育、美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
“无论是‘酒煮论青梅’,还是‘若作与羹、尔惟咸梅’,青梅唤起味蕾的,一定是流逝千年时光的青梅文化。”果树学专业高志红教授《品梅》思政课告诉同学:“能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梨树必须受到低温逆境的胁迫才能完成花芽分化,开花; 青年学子在磨砺奋斗中,青春将绽放得更加华丽。 果树学教授吴巨友主讲的《一颗梨果的成长逆旅》思政课,引导学生把研究对象作为学习的典范。
在“园”思政的熏陶下,同学们都知道,农爱农的心情在心中不断萌发、生长。 他们在一次实践中也体会到园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在南农定点应援县贵州麻江,同学们把毕业论文写在黔东南的大山里,他们用学到的风景园林知识“把脉”当地乡村旅游,帮助麻江旅游产业全面振兴。 经过实践,同学们也真正体会到了菊花之旅,让当地人“腰缠鼓胀,生活变得美好”。在孙炜的记忆中,刚上大学时,老师们带着他们赏花,花种多样让这个北方女孩大开眼界。 此后,大学四年,她在大白菜地里学播种,在果林中学学嫁接,在菊花地学授粉,在直播平台学营销……孙炜越来越热爱自己的专业。
据介绍,该校融通“果、菜、花、茶”通用知识课程14门,开设前沿交叉课程23门,开设园艺采集前、采集后,加工、销售各环节内容教育课程26门,编修教学35部材,生物信息、人工智能
同时,这所学校依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全国示范教师、知名企业家等领军复合型教育团队,融合“大园艺”专业共性知识,延伸全产业链,拓展学科交叉内涵的“横宽、纵深、前沿交叉”复合型知识课程体系
今年,博士三年级的孙炜正在进行“菊花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机理分析”研究。 从实验室到菊花大棚,从DNA、RNA提取到驱虫育种,再到插花技术,孙炜说:“什么都能干! ”他笑了。
近年来,园艺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在农业农村领域大展宏图、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才,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一大批园艺学子投身乡村振兴。
该校茶学专业毕业生王太子,毕业后利用所学专业优势,从事家庭园艺事业的研发和推广。 “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为城镇居民营造家庭生态小菜园”,是王储和团队创业的初衷。 如今,公司不仅获得了“江苏现代家居园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伉创空间)”荣誉称号,王储也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财富带头人”称号。
该校园艺专业毕业生许明丰获得江苏省首届农业创业财富大赛“科技之星”。 毕业后,他选择了自己的老本行——水果种植,进行品种选育、驱虫施肥、市场调研、促销,从葡萄销售到品牌打造,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十多年来,无论遇到雪灾还是冰雹,许明丰都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美味的水果放进千家万户。
1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教平台、31个国家级领军企业和新农村服务网点,为学员在校期间全程化、全覆盖的创新训练“保驾护航”。 近年来,该校复合型园艺人才成果丰硕。 “菊花口红”、“青梅酒”、“黄玫瑰白菜”、“百合面膜”、“雨花茶雪糕”等学生创新创业网红产品层出不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