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

美文摘抄

我国古代经典源远流长,古代经典“超文本”阅读法

admin2022-10-08美文摘抄455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古代经典导读课程,中小学也将更多的经典引入教材,古代经典阅读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改革不断推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古代经典导读课程,中小学也将更多的经典引入教材,古代经典阅读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产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等新的教学形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阅读经典,如何教授经典,古代经典的阅读和教育如何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超文本( Hypertext )的概念由互联网的先驱Ted Nelson于1965年正式提出。 超文本是指通过超链接将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集合在一起的网格文本,通常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并显示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上。 该字符包含指向其他字段和文档的超链接,可以直接从当前读取位置切换到超链接所指的字符。常见的http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构成超文本的基本单位是“节点”,节点可以包含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 现在,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手机等媒体上超文本随处可见。 阅读超文本已经成为大家不熟悉的阅读方式。


  我国古代经典源远流长,具有“衍生性”的特点。 “派生性是指以一个或多个文献为基点、基础或依据,扩展发行一个或多个相关文献。 ……这种派生现象,不仅见于儒家经典,佛道二藏经典,也见于历史子集诸部的其他各种文献。 》(程章灿《中国古代文献的衍生性及其他》,《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经典的“派生性”又带来了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即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古代经典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与“超文本”暗合,经典中的词和篇章段落都可以作为“超文本”阅读的“节点”。 其实,古代学者也已注意到经典的这一特点,如《文选》李善注,引用各种文献疏解典故; 此外,南宋时的《thethetheturn》先秦经典通过“似文”、“互注”

“重言”、“重意”等表述,联系部经典或不同经典之间的互文、类似文本段落,取得异同。

《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隐公三年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将“超文本”阅读全面应用于古代经典阅读与教学中,实现途径更加多样化。


  第一,利用古籍数据库和专业资源网站,可以从文本相关角度阅读超文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代文献经过数字化处理,有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汉典全文检索系统、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国哲学书籍电子化计划、籍合网、搜韵网及国内外各类图书馆古籍影像网站等大量古籍书目


  以《史记》为例,古人重视交叉引用文本的互译。 南朝徐广所撰《史记音义》已多引《汉书》校对《史记》。 南宋倪思撰作《班马异同》、蛋白胨列《史》 《汉》异同。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不了书,去学剑也不行》,《汉书项籍传》作《籍少时,学不了书,去; 不能学剑,不能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记》“去学剑”中的“去”字必须点划,“去”有“放弃”之意,《汉书》 今天登录“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网站,选择《史记》或《汉书》的文本,点击“显示类似段落”按钮,一键就能看到《史》 《汉》的异同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搜索相关内容,《太平御览》作品可以获得“不能学剑”,《册府元龟》作品可以获得“不能学剑,不能去”等更多的交叉引用文本


  以《通志》为例,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周武王克商后患重病,弟弟周公旦向祖先祈祷,以身作则,祝愿武王痊愈,后周公平定管蔡之乱,成王误会周公,最终冰释前嫌的故事。 《史记》的内容也出现在《汉书》和近年来新出版的《清华简》中,三个文本已有许多学者展开了比较研究。 通过搜索古籍数据库,可以发现《尚书金縢》故事在后世还有很多派生文本。 例如原戏剧家郑光祖改编为原杂剧《金縢》。 055-79000中周公祈祷时用“多才多艺”一词,又称“多才多艺”,以此为“节点”检索,南朝刘勰《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公旦多艺》,唐代李延寿编著不仅形容周公,唐代姚思廉编著的《金縢》记载梁武帝“多才多艺”,北宋王禹偈《辅成王周公摄政》想起宋太宗的“多才多艺”,南宋周必大《金縢》写道:“多艺无艺利用“超文本”阅读法,不仅可以熟悉《文心雕龙》多种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还可以了解《北史》的传承和影响,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利用工具书的电子资源,可以从验证难单词的角度实现“超文本”阅读。


  古代经典多为古往今来的老作品,含有大量晦涩难懂的词,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释词、沟通文义。 传统的教学多是阅读注释,配合检查工具书识别不熟悉的单词,但常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单词数量有限,释义简单,解决难题目前,大量的工具书开发了电子资源,如《汉语大词典》,有PDF电子书、单机版检索系统和App软件。 还有一些网站整合了各种工具书资源,如“古音小镜”、“国学大师”、汉堂典籍数据库、“引得市”数据库等。 不仅可以搜索到大量的古代字本、韵本,还可以搜索到现代工具书,极为方便地验证难词的字形、读音、词义,直观地理解汉字和词汇的演变过程。 经典阅读还包括历史人名、地名、制度等文化知识,可在“读书秀”网、术语在线、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 CBDB )等在线资源上搜索这些搜索手段的运用,实际上是以词为“节点”,通过电子书电子资源实现对经典的“超文本”阅读,在大幅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也能拓宽经典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基于多媒体设备等平台,从整合专业文献的角度实现“超文本”阅读。


  传统的古代古典教育,主要以纸质读物为依托,无论是学生教材还是教师讲解都是线性文本。 在数字化时代,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对线性文本的突破。 以《孙子兵法》讲课为例,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收集了银雀山汉简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十一家注宋刻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刻《武经七书》册、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魏武帝注孙子》室町时代手稿、现代学者的各种注本等《孙子兵法》专题研究资料可通过“超星”“阅读秀”等网站获取电子照片版,截取与课程相关的部分,制作供课后学生阅读的多媒体课件。 再次,包括有关《孙子兵法》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纪录片资料,可广泛收集、取舍,用于教学。 总之就是以专业文献为中心利用互联网条件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等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这也是实现经典超文本阅读的重要途径。究其实质,数字时代古代经典的“超文本”阅读是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古代经典的“派生性”“互文性”特征,进而从多个层面展开的相关阅读、对比阅读。 这个议题还有探索的余地,但本文试图稍微弄清楚。 希望学术界同仁将来能有更多的探讨,甚至开发相应的教学工具平台,更新配套教材,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建立古代经典阅读教学新范式。 需要强调的是,“超文本”阅读绝不是对传统线性阅读的扬弃,而是对传统阅读和教学方式的补充和深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