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

美文摘抄

为现实解忧,助力考古人专注“诗与远方”

admin2022-11-03美文摘抄422
  留住稀缺人才需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许多考古学家之所以在田间地头扎根,是因为他们想专心研究。与此同时,“人间烟火”是人才立足之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减少人才后顾之忧,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成

  留住稀缺人才需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许多考古学家之所以在田间地头扎根,是因为他们想专心研究。 与此同时,“人间烟火”是人才立足之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减少人才后顾之忧,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会征集结果中,有“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巡展”。


  与敦煌文化的“热”相反,敦煌考古人才招聘遭遇了“冷”。


  在讲述敦煌文明和守护者故事的纪录片《敦煌师父》中,敦煌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说,今年考古所的编制增加了,但这种情况下,去敦煌的申请人也越来越少,“有五六个人申请了,但结果全部缺席,一个人也没有来。”


  专家表示,走出考古人才短缺困境,要对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给予充分支持,适当降低人才招聘标准,提高人才待遇,让考古人才“人间烟火”与“诗与远方”并重。


  招聘计划经常落空


  另一方面,参加国家考试的人数今年突破了200万人。 在考古热潮的同时,众多文物、文物机构、考古相关节目在网络上备受欢迎。 在此背景下,敦煌考古编外岗位无人报名的“窘境”令人震惊。


  张小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几年考古的严寒酷暑,全民都能切身感受到。 像敦煌一样,千年IP成为新网红,考古学的社会意义正在国内提升,真正喜欢考古学科的人也在增加。 从大环境看,现在确实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然而,从事考古实际工作的人绝对不是少数群体。


  “目前敦煌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只有20人左右。 即使完全不做其他工作,只做石窟寺的考古报告,这些人员仍然不足。 ”小张说。


  公告显示,2021年以来,敦煌研究院面向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对象,对专业有一定要求。 敦煌研究院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目前缺乏博士这样高水平的人才,招聘计划经常落空。


  据了解,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200万人,共有142.2万人参加考试,报考人数与招聘计划数之比约为461。 但是,在平均水平的背后,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职场竞争状况的差异极大。 其中,北京、广东注册人数均超过20万人,甘肃仅注册不足4万人。


  多重因素使得文物保护“一蹴而就”很多受访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敦煌偏僻的地理位置,加上苛刻的招聘、工作要求、低工资待遇等因素,让很多应聘者望而却步。


  据了解,此次敦煌创建岗位招聘要求必须是“双一流”或八大美院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5岁以下。 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一直是门槛较高的专业领域,对文化素养有一定要求。 敦煌学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迹、敦煌学理论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有对口的专业基础。


  考古学家人数少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 相对于大学的其他热门学科,考古学可以说相当“冷清”。 实习难、就业环境艰苦、方向单一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考古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单位待遇低是人才短缺的沉重打击。 敦煌研究院是甘肃省直事业单位,隶属甘肃省文物局。 事业编制的岗位工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敦煌研究院共有员工1507人。 公开报告显示,2021年度人员经费8254万元。


  从地理位置看,敦煌地处西北,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与许多大城市存在差距。 高中毕业后,优秀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发展,在低工资面前,这种岗位缺乏竞争力。


  只有锁定“精英”,才能更好地推进行业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表示,对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是其发展的根本,考古也不例外。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折射出我国文保人才短缺的现状。


  《文物调研》发表文章《关于当前我国考古工作面临的编制与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省级文物事业单位总编制人数为1670名,若算上国家级单位编制人数,全国省级以上文物考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足2100名。 按国土面积计算,每个考古学家都要承担4571.4平方公里的考古勘探和挖掘任务。 文物考古事业单位岗位编制不足,意味着科研人员日常晋升渠道狭窄,后备力量长期难以补充。


  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流动情况,曹斌表示,考古作为冷门专业,不仅招生规模小,也有同学和家长因为担心就业难而放弃报考。 报考考古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后,面临着“转专业”“大类招生分流”等考验。 因此要摆脱考古人才短缺的困境必须对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用人单位可以适当降低“门槛”,让更多人才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部门盟印发成立《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 未来五年,山西省将通过高考为全省117个县(市、区)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对解决考古人才短缺问题非常有价值和借鉴。


  专家认为,为了留住稀缺人才,必须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许多考古人才之所以能扎根田间地头,就是希望他们埋头研究,在考古领域成长、有所建树。 与此同时,“人间烟火”是人才立足之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减少人才后顾之忧,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只有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考古这门‘冷门’专家才能在现有的有限人才中禁锢自己的‘精英’,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 ”曹斌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