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长江江豚科考后续工作还有哪些?能否像繁育大熊猫一样,繁育江豚?
江豚是长江的标志性物种,尤其是2007年白鱀豚“功能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唯一的鲸豚类。 2006年、2012年、2017年三次长江全流域海豚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海豚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保护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前几天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江面考察阶段在部结束,结果怎么样? 江西江豚保护中心开工建设,南京、镇江、马鞍山三地联手立法,将对江豚保护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长江海豚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怎么样?
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四级调查研究员刘晓强:长江江豚科考第四次江面调查工作于10月中旬正式结束。 由于涉及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6个科考队的数据,目前还在汇总分析中。 初步考察结果显示,目视观察到的种群数量和首次出水均比2017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江豚数量显著增加,说明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较2017年有所回升,种群状况应该会逐渐好转当然,我很期待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如果有了正确的结果,农业农村部将第一时间走向社会发布。
第四次长江江豚科试验新发现新变化
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四级调查研究员刘晓强:此次调查,湖北宜昌葛洲坝下、黄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安徽安庆至马鞍山、江苏南京、镇江等江段和洞庭湖的长江江豚首批数量明显增加。 武汉、江苏南通、上海崇明,它们在2017年考察中分布了空白江段,还发现了长江江豚新组。 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种群整体分布数量更加连续,这也促进了不同种群之间的迁移和交流。 同时,海豚保护的社会关注度比以前更高,各地成立了许多保护协会和巡逻队,江豚成为宜昌、武汉、南京这些沿江城市的美丽名片,让我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也觉得保护工作很有价值。
第四次长江江豚科考的后续工作是什么?
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四级调查研究员刘晓强:长江10年禁渔初期,摸清江豚种群底数,是为了评估近年来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变化趋势,使我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今后长江10年禁渔前期农业农村部自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以来,与相关的部门和沿江政府实施了长江10年的禁渔,开展了海岸线整治,加强了采砂监管,开展了航速试验,江豚的栖息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下一步将结合此次考察结果,加强江豚重要栖息地修复,制定交通运输部门和进一步限速措施,加快建设新的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扩大迁地保护种群,改善现有基础设施条件, 作为意外受伤海豚救治间和旱豚被困避难所,同时建设新的长江海豚保护中心,加快人工繁殖技术突破。 并最终推动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水生生物保护宣传和科普,营造全社会参与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上笑颜天使的笑容。皖苏三地通过联合立法保护江豚
长江海豚需要“象征性”的保护。 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也是长江豚保护宣传日。 当天,由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和安徽省鞍山市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施行。 条例有什么内容? 对河豚的保护起什么作用呢?
像大熊猫一样,能繁殖河豚吗?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当然,我们希望江豚的繁殖也和大熊猫的繁殖规模差不多,但现阶段在遥远的将来,这样的目标可能很难实现。 首先,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完全生活在水中。 在江豚繁殖的过程中,人工操作的机会和空间非常有限。 第二,江豚生活在大江的大湖中,对繁殖的空间环境等要求非常苛刻。 如果在河豚繁殖中操作,想长时间离开水,其带来的操作压力可能比水中生产和育儿的压力大。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操作不仅没有帮助,而且对河豚的繁殖和海豚的生存都有害。 目前,人工繁殖江豚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手段。 在野外很难近距离看到海豚。 或者说,可以清楚地看到海豚,获得更多的基础生物学信息。 但是,在人工环境中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使用很多观察仪器,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观察和理解。 例如,其生长发育习性等。 这个在人工环境方面做得很好。 掌握了这些习性,就可以为海豚的自然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