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记》出版,追溯黄河边的古老记忆和生活点滴
近来,浙江文艺出书社“KEY-可以文明”推出了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黄河旅游图文随笔集《上河记》。李敬泽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青鸟故事集》《会饮记》《跑步集》等散文随笔集和理论批判文集十余种,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南方都市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年度散文家奖,十月散文双年奖杰出成就奖等多种奖项。一直以来,李敬泽有“作家中的考古者”之称,本书中,他秉持贯穿古今、富于哲理的笔调,在对日常见识的描绘中融入大量对前史的追溯与思索。
李敬泽 著《上河记》 浙江文艺出书社·KEY-可以文明 2022年11月出书
《上河记》录入的15篇散文汇集了李敬泽行走于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一线的所见所感。2000年,李敬泽曾作为“走马黄河”调查团作家之一前往黄河中游区域开展社会文明调查,从二月到早秋,度过了绚烂多彩的时光;2019年,借着“吕梁文学季”活动的时机,李敬泽来到山西,再次回到黄河岸。“黄河使我有了几十个丰饶饱满的日子:喧哗、寂静、艳丽、晦暗、快乐、沮丧、放浪、严肃。它们在此前尔后的日子里闪闪发光,我乐于回想它们,从中选出十几个日子在电脑上重新过一遍。”河岸的点滴在回想中熠熠生辉,李敬泽精心写下最具代表性、给自己留下最深感触的日子。
书中的篇目以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为条理,编为4辑。一篇散文对应一日的行程,各篇目的标题下均注明对应的年月日,如日记般亲热,更使行走的轨迹一目了然。2000年6月,在黄河之行的始发地甘肃,作者以兰州为中心周游,见过甘南路上的青稞地,在无尽的草原上流连,在流淌了千年的大夏河岸留步;2000年7月,一路向东,行走于西海固区域,一个个带着“关”字的地名、山间的座座城堡,让人不由如“几百年前的将军”般久久凝视这土地;2000年8月至9月初,穿过乌兰察布草原看望“百灵地”,拜访榆林这座曾属于武士、商人和工匠并曾引领潮流的城市,在米脂街头遇见“堂吉诃德”;待时间来到2019年,在汾阳贾家庄,看山西梆子,回想前史中的热血芳华……
不同于常见的一味重视著名景点、前史名人的“旅游笔记”,《上河记》中的散文以紧贴当地日常的视角,将目光聚焦于凝固着前史痕迹的旧牌子、楹联、门楼、城墙、堡寨、古刹,历经时光雕刻的古老码头和村庄,以及当地特有的物资和节日、风俗等。村街深处“上了年岁”的楼阁、村头外观共同的嘛呢堆、枝枝丫丫伸向天空的木架子、看似平平无奇的地震湖……容易被忽略的角落里,处处蕴藏着奇特的文明暗码。除了等待着旅人发现的景物,散文中还书写了五花八门的人和丰厚的日子体会——在端午节不吃粽子而吃“端午的馍”,和汆面馆店主聊开饭馆的“规则”,与年轻人一同参加“花儿会”、看“卦婆子”,听白叟述说或明显或斑斓的回想。跟从《上河记》的笔触行走,似乎能听见各种质朴的乡音,看见当地人亲热的脸庞,亲自体会黄河沿线的日子,继而揭开前史的面纱,走进一段段神韵悠长的旧时光。
与文字相呼应,书中穿插着50余幅彩色照片。相机记录下行程中的风物,亦凝聚着无限情感。作者手绘的路线图、城堡平面图,更将回想的条理直观展示。
“关于黄河,人们说得太多了……它几乎不是一条被看到的河,而是被说出的河。”自古以来,有关黄河的故事无穷无尽。但是,咱们真的如想象中那样了解自己的母亲河吗?李敬泽感到,“过去一百年来人们实际上是站在塞纳河岸或泰晤士河岸看黄河,以为一目了然”。当亲眼看见黄河之水,亲自感受黄河岸的日子,李敬泽坦言:“我为它浩大的、流动不居的多样性而惊叹。”不同的思想和风俗在这里交汇,这里的文明与滔滔河水相同,一应俱全,源源不绝,折射出炫丽的色彩。这多样性正是中华文明的活力与魅力所在,“没有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就没有这个民族,没有这个被人谈论的中华文明和文明”。
阅览《上河记》,打开一段穿行于时空之间的黄河之旅。在玫瑰与酒的香气中,从来自时光彼端的眼眸中,凝睇雄壮的文明之源,勘探黄河本真的面貌。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