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生活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节日日记 > 正文

节日日记

今夏罕见高温干旱,为什么秋粮还丰收?

admin2022-11-07节日日记426
  今年夏天高温干旱持续,江西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的农户张永红为自己种的2000多亩水稻捏了一把汗,好在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他的水稻基本实现了丰收。张永红高兴地说:“除200多亩受干旱影响较大外,其

  今年夏天高温干旱持续,江西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的农户张永红为自己种的2000多亩水稻捏了一把汗,好在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他的水稻基本实现了丰收。 张永红高兴地说:“除200多亩受干旱影响较大外,其余亩产达到1300-1400斤,比往年还高。” 今年夏天在高温干旱持续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收获真的很好。


  今夏以来,为粮食生产“捏一把汗”的不仅仅是张永红。 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12个省市7月以来经历的高温少雨天气过程,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一次。 这一阶段是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南方地区,部分中稻抽穗扬花,西南地区部分夏玉米吸雄吐丝,高温直接影响授粉结果。


  在如此严格的“烤”验下,“张永红”们的粮食产量是如何保持的呢? 在南方地区高温干旱导致局部产量流失的情况下,放眼全国,秋粮丰收是怎么获得的?


  南方地区农业干旱轻于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


  许多人的认识是,天气一热,农业往往要受灾。 但实际上,干旱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干旱程度,我国习惯上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等类型,不同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同。


  天气预报上红色的标记表示天气干旱,不下雨,但如果池塘里有水,就可以引水灌溉田地。 水文干旱一般发生在气象干旱的基础上,由于不下雨,河水少,池塘蓄水少,但也可以通过及时打井、赶水、人工增雨等方式,为农田“解渴”。 农业干旱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作物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持续短缺,容易造成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正常生长。


  要明确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的概念,才能了解今年的旱情。 有资料显示,今年夏季南方大部省无降水天数达30天以上,最高气温35℃-38℃,大部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 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比常年同期低4.9-6.1米。 8月底,随着超强台风“轩岚诺”给华东地区带来降雨,华西秋雨给西南带来降雨,除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部地区外,大部地区旱情得到缓解。今年夏旱是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叠加,高温热害和干旱相遇,但由于大部分田区块有灌溉条件,农业干旱较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轻。


  那么,为了切断从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导链”,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


  高标准农田全方位确保“大灾小难”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我国南方地区中稻约89%有灌溉条件,双季晚稻可灌溉95%以上。


  这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功不可没。


  江西省万年县湖云乡是江西省粮食生产的重点乡镇。 在今夏干旱最严重的时候,这里的水稻也能“饮水”,得益于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通过统一计划,改造了当地过去的“巴掌田”“鸡窝地”。 通过利用抽水灌溉设施的设备,可以将跨越国境的乐安川的水提到农地周边的水库,通过排水渠导入农地,实现“大灾害小灾害”。


  “灌溉渠系基层、山区丘陵地区灌溉能力不足,一般高标准农田,只要有水就能灌溉。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所陈广锋博士说。


  到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 今年1-9月,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7100多万亩。 据介绍,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改造提高1.05亿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改造提高2.8亿亩高标准农田……“旱灌、涝能排放”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


  不仅需要灌溉,还需要高效的节水灌溉。 陈广锋介绍,近两年每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亿亩,其中约1500万亩承担高效节水灌溉任务。


  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三级调查员胡芹菜远表示,今夏高温干旱对当地玉米生长影响显著,但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肥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了抗旱能力,实现了玉米节本增产据介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永祥种业有限公司在100亩玉米基地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玉米亩产510公斤。 这比涨大水的玉米地亩产一百二十公斤; 比没浇水的田地每亩增产245公斤。


  高温干旱年景,水资源弥足珍贵。 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有水,而且实现了节约、高效、智能、精准灌溉。


  由于抗旱品种技术的普及,作物“更耐热抗旱”今年8月7日,四川省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千亩示范区一季度中稻现场生产检验,平均亩产753.8公斤,比大面积传统技术增产30%以上。 该产量水平是水稻抽穗灌浆期连续30多天在最高气温40℃-42.3℃的极端高温天气下实现的。


  干旱增产的奇迹离不开我国水稻育种的创新。


  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华氏介绍,近年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根据闽南部规律性高温干旱特点,开发出了“杂交中稻-再生稻优质丰产高效关键技术”。 该技术采用优质、高产、开花期耐高温的杂交中稻品种,以“免耕、底肥齐清、中苗稀植”为核心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灌水期保持稻田一定的水层,减轻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


  凡事预见而立,不预见而废。 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发生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以来,抗击高温热害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水稻育种的方向。 2008年,原农业部在国家级水稻品种区试中增设耐热性鉴定项目,主要对籼稻迟熟系生产试验品种进行鉴定。 湖北、安徽、湖南、四川、江苏等省在省级试验中相继开展了中稻(主要是籼稻)试验品种耐热性鉴定工作,江西等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省的品种区试验耐热性鉴定平台。 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中广泛推广的“丰两优4号”、“荆优华占”、“隆两优1988”等耐热中籼品种,大田生产结实率均稳定在85%以上。


  近年来,抗旱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也在加速。


  浙江省建德、嵊州市等地推广的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技术在此次灾害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


  种植60亩旱作水稻的建德市杨家坝家庭农场负责人许潮林说,面对高温干旱天气,“我一点也不担心。 一般不怎么浇水,但这次很热,所以要浇水。 ”。 2019年,许潮林在地方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水稻干旱。 不仅节约水费,每亩还能增产约150公斤。 “好在采用节水干燥技术,覆盖降解地膜,进入喷灌设施。 否则,在今年这样高温的日子里,我这一片水稻会吃苦头的。 ”许潮林说。


  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周政法介绍,部分缺水特别严重的农田,通过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封闭土壤水分,设置节水灌溉设施为水稻重要需水期补水。 在“锁水补水”的双管齐下,水稻节水抗旱能力进一步加强,“这一技术使水稻和小麦、玉米一样,可以在荒废的山地、新造耕地、丘陵山区种植”。今年8月,按照增产潜力大、产业发展快、技术成熟配套等标准,我国选定本年度粮食生产主导品种128个,主要推广技术114个。 据了解,许多品种、技术具有抗旱、抗跌等特点,能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影响,对支撑粮食稳产具有重要作用。


  确保指导服务见底“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


  11月3日,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盘田村的水稻种植户李金萍收获了本季度最后一批水稻。 他粗略算了一下,今年抗旱水稻亩产1000多斤,比去年产量略少的普通水稻亩产1300多斤,比去年少200斤。 整体产量比去年减少了一成多。 李萍对记者说:“政府部门安排了柴油机抽水灌溉地,还有专业的技术指导。 如果没有这些措施,水稻产量可能不得不减少四成以上。 ”


  今夏,由于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多地方已具备相应灌溉条件,但热害仍将对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为将影响降至最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部门合作,加强抗旱支持。 中央财政拨款100亿元支持抗旱,重点支持中稻抗旱。 水利部实施长江流域抗旱保水联合调度两次,适时统筹60多亿立方米水,支持旱区灌溉保苗。 中国气象局在各地开展地面增雨工作,共增雨263.70亿立方米……各地也加大抗旱救灾投入力度,灾区各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0.4亿元,提水调水、挖井灌溉、改种


  及时预警,加强抗旱指导。 今夏高温干旱初露端倪时,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会商研判旱情发展态势,中央电视台联合发布发布5期高温热害及农业干旱风险预警。 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与4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细化安排高温抗旱保丰收工作。 组织专家制定了印发南方水稻抗高温热害、玉米抗高温干旱、双季稻抗后期减灾获丰收等6条技术指导意见。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通过“12316”、“三农公众号”等平台向生产经营主体发送高温干旱预警和应对措施。


  有旱必抗,有苗必护,有水浇水,无水凿井。 今年南方秋季粮食生产能够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与及时应对、下沉一线的指导服务密不可分。今夏,形成了旱情最严重、水稻产量最关键的“关口”,江西九江市瑞昌市种植水稻户聂五林的稻田里来了一批“大专家”。 8月15日,农业农村部江西省水稻科技服务队成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张玉屏等4位专家,对聂五林种植孕晚期、抽穗开花期等处于不同生育期的区块进行了“诊脉开方”。 尽快从周边区块调水、取水灌溉,孕穗区块维持3-5厘米水层,抽穗扬花期区块维持8-8


  高温旱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派出10人专家组赴重点省巡视指导,包省包片联络工作组和12人科技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包县包乡、蹲村,落实深水降温、小水小勤灌、流水散热等水温调重大举措


  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基层农业技术力量多年扎根一线服务。 干旱期间,农业农村部紧急转为发布,变为《关于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全力做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农技服务工作的通知》,南方受灾的12个省(市)农业农村部部门也按地区、作物、类型制定了技术指导意见,共动员了16万多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巡回服务


  “如果遇到干旱或技术问题,只要打个电话,政府部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就会过来。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农户张永红告诉记者,政府部门支持4台水泵、5台水轮机,每台可以蓄水30-40吨,足够几十亩水田用。 技术人员指导他掌握最佳施药时间,通过无人机给600多亩中稻两三天一剂。


  为了从更大的范围落实精细的技术措施,农业农村部在发布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全力做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使农民能够学习、掌握和应用抗旱技术,为今年抗旱保秋粮提供人才支撑


  全国秋粮“大盘”总体看好


  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高温干旱确实对南方秋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造成部地区水稻减产。 但从影响范围和程度看,南方地区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和蓄水保水灌溉能力明显提高,水稻、玉米品种抗高温能力明显增强,受高温干旱影响的有丘陵地区、“望天田”和部分灌区基层等无灌溉水源条件地块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规划,今年南方12省(市)中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高温干旱受灾面积3119万亩,占南方秋粮的6.1%,仅占全国秋粮的2.4%。 南方未受灾的4.8亿亩秋粮,光热条件好,“一喷多促”等措施成果丰硕,有望弥补部点的地区损失。


  更重要的是,占全国秋粮产量七成以上的东北、黄淮海、西北等北方主产区今年热水匹配较好,秋粮增速创下历年新高。 特别是去年受严重秋水影响的河南、山东、山西、受干旱影响的陕西、甘肃、宁夏,今年秋粮产量均有望恢复性增产。


  因此,从秋粮生产总体形势看,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的“总账”是经过核算的,是经得起计算的。


  这罕见的高温干旱丰收,根植于多年来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培育不懈研究推广的抗旱品种技术,经过抗高温抗旱夺丰收的政策措施滋养,十分难得,倍加珍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